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fā)布時間:2025-01-03 15:11:16 | 閱讀:次| 關鍵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 [案例]寶寶平地摔跤?家長們不要一笑而過哦!
- [案例]垂體瘤內鏡手術順利嗎?經鼻內鏡治療垂體瘤案例一則
- [案例]功能性垂體瘤—泌乳素瘤可以不手術嗎?INC國際大咖施羅
- [案例]保守or手術?國際神經外科大咖揭秘松果體囊腫治療選擇
- [案例]74歲堅持選擇手術!頸動脈瘤消失,術后恢復良好
- [案例]國際垂體瘤治療大咖-INC施羅德教授復雜垂體瘤全切手術
一、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什么
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由于頭部遭受外力沖擊,如車禍、摔傷、撞擊等意外傷害,致使腦底部或腦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所引發(fā)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這與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同,后者通常是由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內在病變導致血管自發(fā)破裂。當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發(fā)生時,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會刺激周圍神經組織,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這是顱腦外傷中較為常見且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若不及時診治,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如腦血管痙攣、腦積水等,甚至危及生命。了解其發(fā)生機制,對后續(xù)的診斷、治療與護理意義重大,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這一突發(fā)狀況。
二、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原因
(一)直接外力損傷
這是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當頭部遭受猛烈撞擊,如在車禍中,車輛高速行駛下突然碰撞,巨大的沖擊力瞬間傳遞到頭部,使得顱骨內的腦組織急劇移位,腦血管在這突如其來的牽拉、扭曲下破裂,血液便流入蛛網膜下腔。高處墜落時,頭部著地瞬間,顱骨與地面接觸產生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腦部血管,同樣容易引發(fā)破裂出血。還有暴力擊打頭部,比如在打架斗毆場景中,拳腳或鈍器直接作用于頭部,強大外力可直接損傷腦表面纖細的血管,導致出血。這類直接外力往往伴隨著顱骨骨折、腦挫裂傷等其他顱腦損傷,病情通常較為復雜嚴重。
(二)間接外力沖擊
有時,外力并非直接作用于頭部,但也能引發(fā)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例如在急剎車時,身體由于慣性快速前傾,而頭部因頸部支撐相對滯后,腦組織在顱內發(fā)生快速位移,對腦血管產生強烈牽拉,致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劇烈搖晃頭部,如嬰幼兒被大力搖晃,其腦部血管尚未發(fā)育完善,脆弱的血管在過度晃動下,極易出現(xiàn)撕裂,進而血液滲出至蛛網膜下腔。這種間接外力造成的損傷容易被忽視,初期癥狀可能不明顯,但后續(xù)潛在風險不容小覷,一旦出現(xiàn)頭痛、嘔吐等可疑跡象,務必及時就醫(yī)排查。
三、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癥狀表現(xiàn)
?。ㄒ唬┑湫桶Y狀
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且典型的癥狀便是劇烈頭痛,猶如頭部被緊箍,疼痛程度往往十分劇烈,這是因為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后,直接刺激腦膜及神經末梢,引發(fā)疼痛信號傳導。同時,噴射性嘔吐也較為普遍,這是由于出血導致顱內壓急劇升高,刺激嘔吐中樞,身體通過強力嘔吐來試圖緩解顱內壓力。頸項強直也不容忽視,患者會感覺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這是腦膜受到刺激后引發(fā)的保護性肌肉痙攣,試圖減少腦部震動、保護受傷區(qū)域。這些典型癥狀一旦出現(xiàn),尤其是在頭部外傷后,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yī),切不可抱有僥幸心理,以免延誤病情。
(二)伴隨癥狀
部分患者還可能伴隨意識障礙,從輕的嗜睡、煩躁不安到重度的昏迷不醒,這與出血量大小、出血部位以及繼發(fā)的腦缺血缺氧密切相關。若出血量大,壓迫周圍腦組織,影響神經傳導通路,就容易導致意識水平下降。癲癇發(fā)作也時有發(fā)生,出血灶刺激大腦皮層神經元,使其異常放電,進而引發(fā)肢體抽搐、牙關緊閉等癲癇癥狀。另外,根據(jù)出血影響的腦區(qū)不同,還可能出現(xiàn)肢體運動或感覺異常,如偏癱、偏身麻木等,這是因為控制肢體運動、感覺的神經傳導束受到血液或繼發(fā)水腫壓迫,信號傳遞受阻。不同患者伴隨癥狀各異,需要細致觀察,以便醫(yī)生準確判斷病情輕重與受累腦區(qū)。
四、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檢查方法
(一)影像學檢查
頭顱CT是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要檢查手段。當頭部受傷后,懷疑有蛛網膜下腔出血時,CT能夠快速、精準地發(fā)現(xiàn)蛛網膜下腔存在的高密度影,這是因為血液相較于腦組織和腦脊液,對X線的吸收程度不同,在CT圖像上呈現(xiàn)出特征性的亮白色影,從而直觀地顯示出血部位與范圍,為后續(xù)診療提供關鍵依據(jù)。一般在傷后短時間內進行檢查,準確率極高,能及時捕捉到早期出血跡象。頭顱MRI(核磁共振成像)在診斷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方面也有獨特優(yōu)勢,尤其適用于發(fā)病數(shù)小時后,對細微腦實質損傷、腦干及顱后窩等部位病變的顯示更為清晰,它利用磁場與射頻脈沖,使體內氫原子核發(fā)生共振產生信號,經計算機處理成像,可發(fā)現(xiàn)CT難以察覺的微小損傷及病變演變情況。另外,腦血管造影技術,如DSA(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則主要用于排查是否存在因外傷引發(fā)的腦血管畸形、動脈瘤等潛在血管病變,通過向血管內注入造影劑,動態(tài)觀察血管形態(tài)與血流情況,精準定位病變血管,為進一步制定治療方案,如是否需要手術干預血管問題,提供詳盡信息。
?。ǘ┠X脊液檢查
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進行檢查,也是重要的診斷方法之一。正常腦脊液是無色透明的,當發(fā)生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時,腦脊液中會出現(xiàn)紅細胞,外觀可呈均勻血性。通過觀察腦脊液顏色、測量壓力,并對腦脊液中的細胞數(shù)、蛋白含量等指標進行分析,判斷是否存在出血以及出血程度。若腦脊液壓力升高,紅細胞數(shù)量增多,結合頭部外傷史,便可輔助確診。但腰椎穿刺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存在一定風險,如誘發(fā)腦疝、感染等,所以通常在頭顱CT等影像學檢查無法明確診斷,且臨床高度懷疑蛛網膜下腔出血時謹慎選用,操作過程必須嚴格遵循無菌原則,由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執(zhí)行,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反應,確保安全。
五、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方案
?。ㄒ唬┍J刂委?/strong>
對于出血量較少、癥狀相對輕微的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保守治療是首選。首先,臥床休息至關重要,一般建議絕對臥床4-6周,床頭可適當抬高15°-20°,這樣能減少腦部血流波動,降低再出血風險,同時避免用力排便、咳嗽、打噴嚏、情緒激動等可能引起血壓及顱內壓增高的行為,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顱內壓力驟升導致出血加重。調控血壓也是關鍵一環(huán),若患者血壓過高,會增加出血風險,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基礎血壓情況,合理選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緩釋片等,將血壓平穩(wěn)控制在合適范圍,避免血壓波動過大。止血藥物的使用,像氨甲環(huán)酸,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阻止出血灶處血栓溶解,減少出血進一步增多。脫水藥物如甘露醇,其高滲特性可使腦組織內水分滲出進入血管,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緩解頭痛、嘔吐等癥狀,一般按患者顱內壓情況,每4-8小時靜脈快速滴注一次。抗血管痙攣藥物尼莫地平不可或缺,它能選擇性作用于顱內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預防腦血管痙攣引發(fā)的缺血性神經損傷,常規(guī)從小劑量開始口服或靜脈泵入,用藥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血壓,防止血壓過低。在保守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還需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瞳孔變化等,定期復查頭顱CT,了解出血吸收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ǘ┦中g治療
當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量較大,出現(xiàn)顱內血腫占位效應明顯,如壓迫腦組織導致中線移位,或伴有腦室積血引發(fā)急性腦積水,嚴重危及生命時,手術干預刻不容緩。血腫清除術,若是腦表面血腫,可通過開顱直視下精準清除血腫,迅速解除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改善腦灌注;若病情危急,也可采用鉆孔引流術,在顱骨上鉆小孔,置入引流管,緩慢引出部分血腫,為后續(xù)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腦室引流術適用于腦室積血患者,通過在腦室放置引流管,將積血引出,降低腦室壓力,緩解腦積水,避免腦室持續(xù)擴張對腦干等重要結構造成壓迫。手術時機的選擇十分關鍵,一般在患者生命體征相對穩(wěn)定,能耐受手術的前提下盡早進行,對于動脈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導致的出血,若條件允許,爭取在發(fā)病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內完成夾閉或栓塞手術,防止再次出血。術后護理同樣不容忽視,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引流管通暢情況及引流液顏色、量,預防感染,保持傷口清潔干燥,同時配合藥物治療,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盡可能減少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六、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fā)
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存在一定的復發(fā)幾率。少數(shù)患者即便經過治療,病情穩(wěn)定后仍可能再次出血。復發(fā)原因通常與初次受傷后血管修復不佳有關,受損血管在愈合過程中,若局部形成的血栓不牢固,在血壓波動、血流沖擊下,血栓脫落,使得破損血管再次出血。血壓不穩(wěn)定是關鍵誘發(fā)因素,患者情緒激動、突然用力,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快速起身等,都可能引起血壓驟升,沖破剛修復不久或仍脆弱的血管壁。另外,過早進行劇烈活動,在傷后血管尚未完全重塑、腦組織還未徹底恢復時,過度運動使腦部血流動力學改變,增加血管負擔,也易引發(fā)再次出血。
為預防復發(fā),患者務必嚴格遵循醫(yī)囑定期復查,通過頭顱CT、血管造影等檢查,密切監(jiān)測血管修復狀況與顱內情況。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血壓平穩(wěn),按時服用降壓藥物,避免情緒大起大落,防止血壓大幅波動??祻陀柧殤驖u進,初期以溫和的肢體活動、慢走等為主,避免過早從事重體力勞動或高強度運動,給身體足夠的恢復時間,降低復發(fā)風險,保障遠期健康。
七、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護理
(一)日常護理
日常護理對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復起著關鍵作用。首先要營造安靜、舒適、光線柔和的病房環(huán)境,減少外界刺激,讓患者能充分休息,這有助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避免因煩躁不安引發(fā)血壓波動,進而加重出血風險。定時幫患者翻身、拍背,一般每2小時一次,可有效預防肺部感染與褥瘡,促進痰液排出,防止墜積性肺炎,尤其是長期臥床患者,身體局部受壓易缺血缺氧,翻身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口腔護理不容忽視,每日至少進行兩次,用溫水或淡鹽水棉球擦拭口腔,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細菌滋生引發(fā)感染,因患者抵抗力下降,口腔感染易擴散。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更換尿袋,定期夾閉尿管鍛煉膀胱功能,觀察尿液顏色、量,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保持病房適宜的溫濕度,室溫22-24℃、濕度50%-60%為宜,利于患者呼吸道黏膜保持濕潤,提升舒適度,全方位的日常護理為患者康復筑牢根基。
?。ǘ╋嬍匙o理
合理的飲食規(guī)劃能助力患者恢復。在急性期,患者多伴有惡心、嘔吐、顱內壓增高等癥狀,此時宜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湯、蔬菜湯等,少量多餐,既能補充身體所需水分與部分能量,又可避免進食過多加重胃腸負擔,防止嘔吐誤吸。隨著病情穩(wěn)定進入康復期,飲食應逐步調整為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與膳食纖維的食物,像雞蛋、牛奶、魚肉、新鮮果蔬等,蛋白質助力受損神經組織修復,熱量維持機體代謝,維生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秘,因用力排便會使腹壓升高,導致顱內壓波動,有誘發(fā)再出血風險,科學飲食是康復路上的有力保障。
(三)心理護理
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因突發(fā)傷病、對疾病未知、擔憂預后等,陷入焦慮、恐懼情緒。家屬與醫(yī)護人員要給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多陪伴患者,耐心傾聽其內心擔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治療進展與康復案例,增強患者信心。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如按時服藥、按要求進行康復訓練等,當患者出現(xiàn)情緒波動時,及時安撫,可通過播放舒緩音樂、引導患者回憶美好往事等方式,緩解緊張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推動患者康復進程,促進身心同治?! ?/p>

- 所屬欄目:神外疾病
- 如想轉載“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jibing/4768.html
- 更新時間:2025-01-03 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