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經瘤術前的面神經相關評估
發(fā)布時間:2021-10-22 10:31:31 | 閱讀:次| 關鍵詞:
- [案例]得了這種膠質瘤,竟有望通過全切手術治愈!
- [案例]頻繁頭痛、視力下降,元兇竟是松果體區(qū)腫瘤
- [案例]腦膜瘤全切記錄 | 當腫瘤瘋狂“汲取”你的血液,造成神
- [案例]腦干延髓-頸髓手術為什么風險大、難度高?INC巴特朗菲交
- [案例]保守or手術?國際神經外科大咖揭秘松果體囊腫治療選擇
- [案例]60多歲王先生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術后2年隨訪情況
隨著咨詢技術的不斷提升,聽神經瘤手術關注的重點已從降低手術病死率轉向提高腦神經功能的保留率。因大多數(shù)患者的耳蝸神經功能在術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故聽力的保留一般比較困難;而面神經功能在術前很少異常,腫瘤切除后有望保留面神經功能。面神經功能的保留不僅依賴于醫(yī)生嫻熟的手術操作技巧、與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團隊的良好合作,還依賴于對不同程度面神經損傷后的正確處理。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有相當比例的聽神經瘤手術團隊缺乏術中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輔助,而主要依賴手術醫(yī)生的經驗;出現(xiàn)面神經損傷后也缺乏科學合理的修復技術。因此,聽神經瘤患者術后發(fā)生面癱的概率還高,部分患者會殘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經功能障礙。目前,我國尚缺乏有關聽神經瘤圍手術期面癱防治的專家共識或指南。有鑒于此,我們組織全國的多學科專家共同撰寫了本共識,以期規(guī)范聽神經瘤圍手術期面神經的保護及提升面神經損傷后的功能重建水平。
未經手術的聽神經瘤患者,發(fā)生面癱的概率低于10%,程度多數(shù)較輕,且與腫瘤的體積無明顯關聯(lián)。腫瘤囊性部分的快速增大或瘤內出血是導致術前面癱的可能因素。少數(shù)患者可有面部抽搐或類似面肌痙攣的表現(xiàn)。盡管大多數(shù)患者的術前面神經評估并無明顯異常,但仍需進行詳盡的病史采集和神經系統(tǒng)體檢,為鑒別診斷和術后面神經功能的預判提供參考。先于聽覺癥狀出現(xiàn)的早期面癱應高度懷疑面神經來源的少見腫瘤,如神經鞘瘤、血管瘤或惡性腫瘤。術前已存在長期面神經麻痹病史的患者,術后面癱持續(xù)存在甚至加重的概率較高。
頭顱MRI和顳骨高分辨率CT是目前用以評估聽神經瘤的常規(guī)影像學方法,有助于腫瘤性質的鑒別,也可用來明確腫瘤與重要毗鄰結構的關系,為手術提供解剖學依據(jù)。近來有研究表明,腫瘤的某些影像學特征對術后面神經功能的預判也具有參考價值。腫瘤大小為較主要的評估因素,對于局限在內聽道內或有少量腦池生長的腫瘤,其術后面癱的發(fā)生率為5%~10%,而較大腫瘤行全切除術后發(fā)生面癱的概率可達65%。內聽道底與腫瘤較外較之間腦脊液信號缺失和腫瘤主體偏向內聽道長軸前方,均提示術后發(fā)生面癱的風險較高。腫瘤呈囊性,當瘤周部分出現(xiàn)薄壁囊性成分時提示腫瘤與神經粘連較重;在磁共振T2加權成像上呈等信號或低信號、內聽道增寬均提示腫瘤質地較硬,硬膜明顯強化提示腫瘤血供豐富,這些影像學特征均預示術中保護面神經的難度增加,術后發(fā)生面癱的風險較高。
術前面神經相關的電生理評估包括面肌肌電圖、神經電圖、面神經F波及瞬目反射等。部分臨床查體正常的患者可能存在神經電生理的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ENoG波幅的下降,但目前尚無證據(jù)表明這與術后面癱發(fā)生存在關聯(lián)。
意見:術前需要常規(guī)行臨床查體、影像學評估及神經電生理學評估面神經功能。其中影像學評估包括頭顱MRI平掃、增強和顳骨高分辨率CT掃描,重點了解內聽道骨質損害情況及聽神經瘤內外兩端的蛛網膜下腔,以利于病變性質的鑒別,以及明確周圍毗鄰結構的解剖學關系。對于存在面癱的患者,尚需對面神經的鼓室段、乳突垂直段、莖乳孔區(qū)及腮腺區(qū)行MRI掃描,排除合并其他病變的可能。神經電生理學評估包括EMG、ENoG、面神經F波及瞬目反射,對于存在面癱的患者尚需檢測異常肌反應。
參考資料:聽神經瘤圍手術期面癱防治中國專家共識(2021年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

- 所屬欄目:聽神經瘤
- 如想轉載“聽神經瘤術前的面神經相關評估”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tingshenjingliu/1193.html
- 更新時間:2021-10-22 10:30:18
- 上一篇:聽神經瘤術后面癱的處理
- 下一篇:聽神經瘤術中的面神經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