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粒型腦膜瘤
發(fā)布時間:2023-03-06 14:25:39 | 閱讀:次| 關鍵詞:砂粒型腦膜瘤
- [案例]寶寶平地摔跤?家長們不要一笑而過哦!
- [案例]保守or手術?國際神經(jīng)外科大咖揭秘松果體囊腫治療選擇
- [案例]國際垂體瘤治療大咖-INC施羅德教授復雜垂體瘤全切手術
- [案例]功能性垂體瘤—泌乳素瘤可以不手術嗎?INC國際大咖施羅
- [案例]垂體瘤內鏡手術順利嗎?經(jīng)鼻內鏡治療垂體瘤案例一則
- [案例]74歲堅持選擇手術!頸動脈瘤消失,術后恢復良好
砂粒型腦膜瘤是什么?
腦膜瘤中砂粒型腦膜瘤的發(fā)生率約為10%,其特點是在腫瘤中形成許多礦物質化的同心圓結構和砂粒體。
它的形成機制可能是由瘤細胞質膜芽產(chǎn)生并與細胞分離出許多小氣泡。小氣泡中含有的高水平堿性磷酸酶被釋放出來,與細胞中沒有結構的蛋白質多糖顆?;|和大量間質內原纖維膠原纖維相結合,在礦化作用下逐漸沉淀羥磷灰石結晶。較初分散在原纖維和膠原纖維之間,然后融合成較大的顆粒和塊,屬于WHO分類。Ⅰ等級,多發(fā)生于中老年婦女胸椎區(qū)域。
砂粒型腦膜瘤原因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從組織學的特點來看,可以分為五類:內皮細胞型、纖維型或纖維母細胞型、血管瘤型、化生型和惡性腦膜瘤。內皮細胞型包括砂粒型腦膜瘤,其特點是瘤內鈣化形成砂樣體。x光片可以顯示腫瘤的鈣化圖像。腦膜瘤多為良性,呈球形或結節(jié)狀,生長在大腦實質之外,但常嵌入大腦半球。腦膜瘤多發(fā)部位為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和顱底。后者包括蝶骨、嗅溝、鞍結節(jié)、橋腦小腦角等。很少有人在大腦中生長。
砂粒型腦膜瘤癥狀
砂粒型腦膜瘤形成機制可能是瘤細胞質膜芽生,許多小氣泡與細胞分離。小氣泡中含有的高水平堿性磷酸酶被釋放出來,與細胞中沒有結構的蛋白質多糖顆?;|和大量間質內原纖維膠原纖維相結合,在礦化作用下逐漸沉淀羥磷灰石結晶。
砂粒型腦膜瘤檢查
X線檢查
除了高顱壓表現(xiàn)外,還可以使用:
1、腫瘤鈣化,見于砂粒型。鈣化比較密集,可以顯示整個腫瘤的影子。
2、局部顱骨增生或損害。
3、板阻靜脈增粗增多,腦膜動脈溝增粗,棘孔可擴大。
頭部CT
盡管MR在診斷腦膜瘤方面有取代CT的趨勢,但CT仍然是診斷該病的主要方法,是腦膜瘤與相鄰骨結構的關系、鈣化等。腦膜瘤CT的表現(xiàn):
1、腫瘤呈圓形或分葉或扁平狀,邊界清晰。
2、密度均勻呈等或高密度,少數(shù)可不均勻和低密度,為伴瘤內囊變或壞死。
3、強化后密度均勻增加。
4、腫瘤中鈣化多為均勻,但不規(guī)則。
5、可以增生或損害局部顱骨。
6、一半的病人在腫瘤附近有不增強的低密度帶,提示腫瘤周水腫。
MRI
1、以硬腦膜為基礎,這里也是腫瘤的較大直徑。
2、在T1加權像上,大約60%的腦膜瘤是等信號,30%是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腫瘤呈低高信號,與腫瘤的病理類型有關。例如,纖維類型多為低信號,內皮類型為高信號。
3、在T1和T2加權像上,腫瘤和腦組織之間有一個低信號界面,表示受壓的蜘蛛網(wǎng)膜或靜脈叢。如此低的信號界面消失,往往表明蜘蛛網(wǎng)膜界面被損害。
4、T2加權像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周圍的水腫,腫瘤周圍的水腫常見于額葉腦膜瘤、蝶骨邈腦膜瘤、腦膜內皮型、過渡型和接受軟腦膜動脈供血的腦膜瘤。
5、腦膜尾征,腫瘤附著的硬膜和相鄰的硬膜可以增強(CT也可以),反映出硬腦膜的通透性增加,并非腫瘤浸潤。
砂粒型腦膜瘤治療
對于沙粒型腦膜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然后配合放療和化療,也可以直接采用放療(精確放療)。原則上,為了根治,我們應該努力完全切除腫瘤侵犯的腦膜和骨骼。
砂粒型腦膜瘤護理
沙粒型腦膜瘤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富含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的食物,主要吃堿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玉米等。,加上烏龜和泥鰍的弱酸性食物,不能吃大魚大肉,否則酸性體液有利于癌細胞的傳播和復發(fā)。

- 所屬欄目:神外疾病
- 如想轉載“砂粒型腦膜瘤”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wǎng)址:http://www.zb7199.com/jibing/3096.html
- 更新時間:2023-03-06 14:21:52
- 上一篇:合體細胞型腦膜瘤
- 下一篇:混合型腦膜瘤(過渡性腦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