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巴教授圣誕節(jié)的堅守:“和腦瘤患者一起沖刺,一起贏”
發(fā)布時間:2024-12-26 11:24:18 | 閱讀:次| 關鍵詞:INC巴教授和腦瘤患者一起沖刺一起贏
- [案例]腦干延髓-頸髓手術為什么風險大、難度高?INC巴特朗菲交
- [案例]生長迅速、切不干凈、總是復發(fā),INC國際大咖一次手術全
- [案例]斜坡脊索瘤是絕癥嗎?年輕女孩少見惡性腦瘤,INC國際教
- [案例]5歲女孩腦干延髓較大腫瘤國內手術成功案例
- [案例]INC國際巴教授——10月天壇醫(yī)院交流手術!
- [案例]毫厘級“生命博弈”,INC巴教授又完成1臺腦干延髓示范手
“如果她這次決定手術,到春節(jié)的時候,她就已經忘記腫瘤了。”在神經外科手術中,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希望。年末,面對復雜神經外科疾病的患者們仍在全力沖刺,只為迎接健康的曙光。
近日,一臺臺緊急手術“開啟”這位國際神外大咖的圣誕節(jié)。西方圣誕節(jié)如同中國的春節(jié),對于INC巴教授來說,在這個意味著“全家團圓”的日子,他不遠萬里來華,帶來新生的希望!
▼昨日,下了手術臺的巴教授特別探望一位5歲小患者。幸運的是巴教授幫助他打敗巨大鞍區(qū)腫瘤。望著熟睡中的孩子,巴教授溫柔地輕撓了撓他的腳心,小男孩迅速反應,縮回了小腳。這一幕讓巴教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為這表明孩子的腿部運動功能恢復良好。
除此之外,疑難神外疾病患者紛紛留言,希望巴教授能夠為他們的治療帶來轉機。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團火。巴教授不負患者期待,示范手術之外,抽出時間,不僅為新患者,對于術后的老患者,也堅持為他們答疑解惑。
點擊閱讀近期巴教授中國行熱門報道:
?手術室里的“圣誕不歸人”——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達中國,首站到蘇州!
? INC巴教授示范手術進行中 | 開顱挺進大腦核心,消除那個狡猾的腫瘤!
? 巨大鞍區(qū)腫瘤“喂胖”視交叉,INC巴教授如何開顱搶救“岌岌可危”的視神經?
1. 頭部外傷查出右側額葉病灶——“如果這次手術,春節(jié)可能已經忘記腫瘤了”
2024年6月,33歲的婷婷因腦部受傷頭痛,意外查出右側額葉片狀異常信號。就診神經內科,排查神經內科相關疾病,脫髓鞘抗體副腫瘤自免腦炎抗體均陰性,但那片異常信號的原因依舊是個謎。這個瘤是什么性質?需要手術嗎?這兩個問題如同巨石般壓在婷婷的心頭,讓她既恐懼又無助。在這段求醫(yī)的日子里,婷婷的右眼會不時地跳動,雙下肢的肌肉也會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震顫,這些不自主的動作,讓婷婷更加擔憂,也更加渴望找到答案。
“如果她選擇這次,在(今年)春節(jié)前她可能不必再擔憂腫瘤的問題。盡早手術對她更有利,因為明年她將不必受腫瘤問題困擾。”
我們把膠質瘤比喻成樹根,把泥土比作腦組織。樹根和泥土的關系就是腫瘤和腦組織的關系。不同的切除范圍,殘留在泥土中的樹根多少不一樣,患者的預后也就不一樣。同一個病人,由于醫(yī)生理念不同,選擇不同的醫(yī)生,會有不同的切除范圍,預后就可能會差別很大。
對于婷婷,巴教授希望為她爭取到更大的生存機會:
腫瘤位于右側額葉的上方,即額上回。在這個區(qū)域進行手術,患者術后不會出現(xiàn)功能缺損。根據(jù)多項研究我們知道,一些腫瘤細胞也可能存在于(病灶)周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界定邊界,并且通常從外觀上也能辨認出哪部分是腫瘤,哪部分是健康的組織。然后我們會再向外擴展五毫米進行切除,這樣做不會影響其他部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實現(xiàn)全切。這額外的五毫米是為了處理周圍腦組織中可能存在的少量腫瘤細胞,它們的比例可能僅為0.1%或更低。
2. 頸髓占位性病變——“建議盡早進行,不能拖延”
58歲周女士因自覺雙手指尖部麻木,頸椎MRI發(fā)現(xiàn)頸2-5水平頸髓明顯增粗,上下長徑約6.6cm,考慮室管膜瘤或者星形細胞瘤可能。頸髓是大腦、小腦與脊髓、周圍神經相互聯(lián)系的重要通路,其功能非常重要,一旦損傷將導致患者高位截癱,甚至影響呼吸肌麻痹導致患者終身與呼吸機相伴,甚至死亡。所以頸髓手術風險極大、對顯微操作技巧要求極高。因此,也讓很多神經外科醫(yī)生也對此手術“禁區(qū)”望而卻步。點擊閱讀:脊髓腫瘤手術癱瘓風險大?
脊髓病變往往起病隱匿,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主要以一些病變支配部位的麻木、疼痛等感覺異常為主,隨著病程的逐步發(fā)展,可能出現(xiàn)肢體無力、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癥狀,病變發(fā)展嚴重甚至可導致癱瘓、呼吸抑制等危及生命的情況。 在這些患者中,優(yōu)化手術時機和手術表現(xiàn)是很重要的。手術治療的目的是保持神經功能和最大限度的手術切除。一旦出現(xiàn)癥狀,在出現(xiàn)任何實質性的神經缺陷之前,手術時機選擇很重要,因為手術通常不能有效地逆轉神經缺陷。對于周女士,巴教授也建議盡早手術:
我可以為患者提供手術治療,建議盡早進行,不能拖延。原因是腫瘤體積和累及范圍已經比較顯著,而且患者目前僅有輕微癥狀,這是獲得良好預后和手術效果的最佳時機。若不手術,腫瘤將逐漸對脊髓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最終可能引發(fā)永久性神經缺損甚至四肢癱瘓。如果是室管膜瘤,且能完全切除,無需進一步治療。如果是星形細胞瘤,具體治療(化療、放療或者同步放化療)視術后病理類型而定。
3. 腦橋、延髓膠質瘤——“我們盡最大努力幫助病人”
32歲張先生因出現(xiàn)左下肢無力,頭痛頭暈和左耳聽力下降,查出延髓右側異常信號,大小約為22mm x 23mm x 29mm。增強掃描顯示病灶內輕度強化,提示低級別腫瘤。由于手術風險高,張先生沒有選擇手術。
腦干下部偏右側(累及延髓及腦橋下部)的彌漫性膠質瘤,病灶恰好位于第6至12顱神經的出入區(qū),因此該區(qū)域的手術可能對這些顱神經造成損害,如出現(xiàn)復視、吞咽困難、聽力進一步下降、右側輕度面癱及左側肢體輕度無力等。手術過程中必須保護右側第6至12對顱神經的神經根及其腦干內起始部的解剖與功能完整性。
對此,巴教授強調:這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這個部位太重要了,我會盡最大努力避免患者術后出現(xiàn)永久性神經功能問題。這也是巴特朗菲教授一直所追尋的——“神經外科創(chuàng)造更多美好——讓病人免受病痛折磨”。醫(yī)學存在的終極理由是“生命第一”,除了保證機體活著。還要保證人有尊嚴地活著。
巴教授中國行——更多感動正在發(fā)生……
▼巴教授一點點取出腫瘤,這位患者也將開啟全新人生。
▼手術室外是期待甚至祈求。焦急等待的家人看到巴教授出來的那一刻激動萬分!
▼一臺巨大鞍區(qū)腫瘤手術后——巴教授與青年醫(yī)師們深入剖析并分享了手術中的每一個關鍵細節(jié)。
這樣的生活,巴教授樂在其中,他覺得“神經外科醫(yī)生首先需要像工匠一樣,通過經年累月地積累訓練自己的技能。但同時,也要將自己的哲學、內在精神態(tài)度融入手術中,這才能稱為藝術。”
圖片來自巴教授專題演講PPT截圖

- 所屬欄目:神外資訊
- 如想轉載“INC巴教授圣誕節(jié)的堅守:“和腦瘤患者一起沖刺,一起贏””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shenwaizixun/4762.html
- 更新時間:2024-12-26 10: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