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瘤為什么要追求全切?INC真實患者故事親訴
發(fā)布時間:2023-08-28 16:55:49 | 閱讀:次| 關鍵詞:腦膜瘤為什么要追求全切?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腦內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腦膜瘤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較常見的原發(fā)性腫瘤,病理類型多樣,臨床表現(xiàn)復雜。在國際衛(wèi)生組織(世衛(wèi)組織)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分類(世衛(wèi)組織CNS5)中,它被認為是單一類型,其廣泛的形態(tài)學譜反映在15個亞型中。大約80%的病例是良性病變,根據(jù)目前的世衛(wèi)組織分類,相當于1級,而高達20%的病例在組織學上顯示惡性跡象,相當于2級或3級腦膜瘤。大多數(shù)低級別腦膜瘤可以通過手術切除和/或放療治愈。然而,位于手術難以到達的位置、不完全切除和/或具有侵襲性組織學特征(世衛(wèi)組織2級和3級)的腦膜瘤傾向于進行性生長或復發(fā),因此對治療提出了挑戰(zhàn)。
腦膜瘤為何要追求順利全切?
幸運的是,90%以上的腦膜瘤都是良性,良性腦膜瘤即便長在復雜位置,只要做到順利全切,5到20年可能都不會復發(fā),可以延長生存期,甚至達到治愈效果。如果切不干凈,短則3個月到半年就會復發(fā),長則1年到3年不等,因此切除率是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然而,橋小腦角區(qū)腦膜瘤(也稱CPA區(qū)腦膜瘤),通常壓迫周圍許多重要神經血管、小腦甚至腦干,大腫瘤,手術難度大,手術不慎易殘留肢體癱瘓、面癱、聽力損傷等。完整切除橋小腦角區(qū)腦膜瘤且不傷及周邊腦干、腦干顱神經和重要血管,手術的每個細節(jié)都至關重要。
2023年8月,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就為一名CPA區(qū)腦膜瘤患者進行了隨訪。41歲的孟女士早年因為右側聽神經瘤失去右耳聽力,沒想到又查出左側橋小腦三角區(qū)腦膜瘤,將面臨二次腦部手術,風險更大,手術難度更高,對左側聽神經和面神經的保留有更高的期望。2021年5月,作為江蘇省衛(wèi)生支撐計劃的中德國際合作交流項目專家,巴特朗菲教授受邀來到中國開展學術交流。
國內合作醫(yī)院對2021巴教授國內示范手術做出官方報道
孟女士經巴教授手術后,不僅腫瘤得到了全切,且一家人較害怕的面癱、聽力喪失的情況并沒有發(fā)生,可以如常工作生活,也不必為未全切腫瘤擔心的容易繼續(xù)生長,也不需要后續(xù)放療輔助,這個結果對他們來說是皆大歡喜。
腦膜瘤術后2年,孟女士怎么樣了?


“近期的MRI好,沒有腫瘤復發(fā)或任何不良副作用。所以情況很好,都在按計劃進行。建議2年內做一次新的核磁復查。”巴教授在術后2年的隨訪中回復道。
術后1個月INC巴教授對孟女士視頻隨訪時,恢復良好,無面癱,原有聽力正常,能與教授正常溝通。教授看過孟女士的術后影像,表示她腦內的腦膜瘤已經得到順利全切,面神經功能和聽力得到保留,她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一家人對INC巴教授感激日常,他們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相信,也是這一次手術后,孟女士對生活以及身邊的每個人都分外感恩,每一天的生命她都格外珍惜。

- 所屬欄目:腦膜瘤
- 如想轉載“腦膜瘤為什么要追求全切?INC真實患者故事親訴”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huanzhegushi/naomoliu/3408.html
- 更新時間:2023-08-28 16: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