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顱、“無痕”手術——INC國際神經外科福洛里希教授
發(fā)布時間:2024-05-14 13:40:58 | 閱讀:次| 關鍵詞:福洛里希教授
- [案例]腦干延髓-頸髓手術為什么風險大、難度高?INC巴特朗菲交
- [案例]生長迅速、切不干凈、總是復發(fā),INC國際大咖一次手術全
- [案例]毫厘級“生命博弈”,INC巴教授又完成1臺腦干延髓示范手
- [案例]5歲女孩腦干延髓較大腫瘤國內手術成功案例
- [案例]斜坡脊索瘤是絕癥嗎?年輕女孩少見惡性腦瘤,INC國際教
- [案例]INC國際巴教授——10月天壇醫(yī)院交流手術!
從小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就為很多古人的生平遭際感到惋惜。就比如說三國演義里面提到的華佗,說曹操有頭風病,一疼起來,腦袋頭疼欲裂。華佗來一看說沒關系,丞相您這病我能治,只要把您的腦袋劈開就可以了。那個時代的人,哪敢想像這個事情。于是曹操一怒之下就把華佗給殺了,導致他的醫(yī)術也沒有傳下來,當然這只是傳說。
不過它也體現(xiàn)出我們人,自古至今對于大腦都是重視的,是在大腦上動手術。對于一些神經外科疾病患者,提到要開顱手術,都會小心,甚至心里會覺得可怕。
開顱很可怕
但,內鏡可以很好解決問題嗎?
開顱,把腦袋打開,那得多可怕啊。開完顱之后能不能好利索,這恐怕是很多人都擔心的問題。
有沒有不開顱,同樣能把病治好的技術有嗎?神經內鏡技術就為醫(yī)生多提供了一種治療手段或者工具。
曾有醫(yī)學家斷言,上帝給人類創(chuàng)造了很多天然通道,鼻通道就是其中之一。當神經外科醫(yī)生拿到這把鑰匙,就可以經鼻完成更多的手術,治療更多的疾病。所以說,內鏡顱底外科就是得益于這樣一個天然的解剖結構作為基礎。
90年代初,鼻內鏡手術出現(xiàn),這意味著通過前沿的技術,鼻腔內的國際可以完全袒露在手術醫(yī)生的面前。而神經外科醫(yī)生的操作器械可以探進鼻腔這條狹小的通路,摘除病灶,探向更多可能。
但是,對于患者來說,受痛苦小了,但是這么點兒一個東西進去,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嗎?這位國際神外內鏡+顯微鏡“雙鏡聯(lián)合”手術教授,就對此做了深入的研究。
INC福教授經鼻內鏡手術
斜坡脊索瘤案例交流
▼單鼻孔經鼻內鏡手術操作示意圖
▼術前MRI顯示一個大的斜坡脊索瘤延伸到蝶竇,寰樞椎、巖尖、下斜坡和右枕髁。
INC國際福教授主要手術過程:
使用福教授發(fā)明的“筷子技術”神經內鏡手術,從右側蝶竇水平到鼻后孔垂直切開鼻腔粘膜,部分分離鼻腔粘膜,打開蝶竇。
識別、定位斜坡旁兩側頸內動脈ICA,并磨除斜坡骨質以暴露脊索瘤下側面。
然后使用角度為30°、45°和70°的內鏡切除腫瘤。
腫瘤切除后,切除蝶竇粘膜,將脂肪放置于腫瘤腔內和蝶竇內。然后縫合切口(I型)。
▼福教授團隊提出的EEA手術顱底重建鼻粘膜修復技術:I型縫合技術。
·在I型中,鼻粘膜在鼻竇的右側或左側切開,并用連續(xù)縫合。
定位識別蝶竇口,用補片填充,并用纖維膠覆蓋。
術后MRI證實腫瘤完全切除,無腦水腫和腦出血。術后2月隨訪,內鏡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結痂,患者也沒有抱怨任何鼻腔不適。
▼術后MRI證實腫瘤完全切除,顯示用于術后殘腔重建填充的脂肪(白色箭頭表示脂肪移植)。
INC法國Froelich教授
內鏡+顯微鏡“雙鏡聯(lián)合”手術觀
INC國際神經外科醫(yī)生集團組織旗下國際神經外科顧問團成員福教授,多次來華開展了豐富的中外神經外科學術交流活動。來訪期間,作為國際顯微鏡和內鏡手術教授,他也深入解讀了對于在復雜顱底手術中如何使用顯微鏡和內鏡。
顱底手術的前提是到達顱底深的區(qū)域。為此通常有兩種選擇。要么你創(chuàng)建一個大的手術通路,但會增加病人的手術風險,因為你暴露了更多的組織結構。另外則是嘗試縮小手術通路,為了在內部仍然擁有良好的視野,通??梢允褂脙如R來增加手術視野。所以在福教授所做的多數手術中,內鏡是手術中必備的,福教授使用它來觀察開顱手術中未暴露的結構。內鏡配合顯微鏡幾乎是顱底手術的組合,因為顱底手術的操作深度,內鏡是顱底手術中必備的工具。
一臺復雜脊索瘤手術中,F(xiàn)roelich教授同時使用了顯微鏡和內窺鏡兩種工具
內鏡的用途除了可視化位于腦深部的結構,并且對于保護正常的腦組織結構順利手術也是非常難得的。而被福教授廣泛應用在內鏡手術中的“筷子技術”,其發(fā)明初衷旨在致力于盡可能微創(chuàng),目標是在不接觸鼻內部結構的情況下穿過鼻腔。在傳統(tǒng)的神外內鏡手術技術中,通常是兩名手術醫(yī)生操作,一名手術醫(yī)生拿著內窺鏡,另一名手術醫(yī)生用兩只手操作。但是這樣就存在一個弊端,需要更多的空間以避免手術器械和內窺鏡“打架”,而內窺鏡堅硬,擴大空間也就意味著損傷的風險。
即使主刀醫(yī)生會跟著拿著內窺鏡的手術醫(yī)生去移動,但器械“打架”仍然無法避免。為了避免器械“打架”,需要在鼻腔內創(chuàng)造更多空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切除部分正常組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福教授發(fā)明了“筷子技術”,可以讓術者同時操作“內鏡、吸引器、三個器械”,做到“人鏡合一”,術者可以控制。還可以將內窺鏡的靠近儀器的,這可以在執(zhí)行關鍵步驟或細致的剝離時提供相當高的精度。所以“筷子技術”的目的是保護解剖結構,保護鼻內部的結構。
福教授神經內鏡“筷子手術”演示
如果切除正常的結構,就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并且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使用放療,這種病況會更嚴重。例如,脊索瘤術后經常使用放射治療。所以它使這種并發(fā)癥變得更嚴重并持續(xù)更長時間。因此,“筷子技術”的目標是減少手術入路的侵襲性。
所以出于擴大手術視野和保護正常腦組織順利手術的目的,福教授認為在顱底手術中,多數病例都適合這種方法——將顯微鏡與神外內鏡“雙鏡聯(lián)合”使用在同一臺手術中。
如何請國際教授評估病情?
近年來,INC福洛里希教授多次來華學術交流及示范教學手術,成功拯救數名疑難脊索瘤患者,國內疑難神經外科疾病患者追求更佳手術預后,也可聯(lián)系咨詢這位國際顱底手術教授福教授中國示范教學手術機會——可撥打4000290925?! ?/p>

- 所屬欄目:神外資訊
- 如想轉載“不開顱、“無痕”手術——INC國際神經外科福洛里希教授”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shenwaizixun/4147.html
- 更新時間:2024-09-19 10: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