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難度巖斜區(qū)腦膜瘤完整切除案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05 09:47:14 | 閱讀:次| 關鍵詞: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腦內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高難度巖斜區(qū)腦膜瘤完整切除案例,腦膜瘤,發(fā)病率為2/10萬,僅次于膠質瘤居于顱內腫瘤二位,是一種起源于蛛網膜內皮細胞的顱內腫瘤。巖斜坡腦膜瘤約占后顱窩腦膜瘤的11%,腫瘤附著于巖骨斜坡,可偏于一側,常壓迫橋小腦。由于腫瘤部位較深,空間狹小,且周圍毗鄰的組織血管神經多且重要,手術難度可謂較大,且風險很高,術后并發(fā)癥多。
國內外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
對于膠質瘤、腦膜瘤等類似這樣威脅人類健康生存的腦腫瘤,國內的臨床解決方案已漸趨成熟,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咨詢策略和手術方案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顯微外科解剖和標準的手術技術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從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衍生發(fā)展,直至近些年微侵襲神經外科(比如神經內鏡)的新興崛起,國內患者因此受到的獲益很大。但就個別位置比較復雜、解剖難度大、風險較高的腦膜瘤、膠質瘤等腦瘤,這都是國內外神經外科共同面臨的較大挑戰(zhàn)。
INC法國教授“迎戰(zhàn)”高難度手術
致力解決患者腦腫瘤難題,神經外科領域內的眾多專家不畏艱難,直面挑戰(zhàn),以手法和高超技藝另辟了解決這些難題的新方法。INC國際神經外科醫(yī)生集團旗下組織國際神經外科顧問團(WANG)成員、國際神外較具影響力的學術組織之一國際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顱底手術委員會主席法國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就是這些神經外科佼佼者的一員。
以巖斜坡腦膜瘤為例,法國巴黎一位53歲男士,因三叉神經痛合并三叉神經感覺減退,在當地神經外科醫(yī)院醫(yī)院,查出左側較大巖斜腦膜瘤(27立方厘米)。腦磁共振(mri)顯示從幕部可見明顯的軸外腫瘤,巖斜向外擴張,對腦干有明顯的擠壓效應。經該院神經外科教授兼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主刀手術后,這個復雜位置的腦膜瘤得以完整切除,無神經功能損傷及相關的并發(fā)癥。
從以上患者術前的影像中可以看出,腫瘤位置距離頭皮遠,術中需要穿過很深的正常腦組織以及相應血管,所以手術入路不清晰,很多情況下往往只切除一點。加上手術難度較大,很可能發(fā)生切除率較低,甚至可能發(fā)生術中出血而提前終止手術的情況。即使手術做了,也可能造成偏癱等嚴重的不可逆的神經損傷,使患者終身遭受手術后遺癥的困擾。巖斜區(qū)腦瘤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如此之高,選擇適當的個體化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指出。‘
對此,負責主治的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同其手術團隊聯合咨詢后,為患者確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手術方案--術前需進行血管造影并栓塞,以確定主要動脈供血者,促進手術切除及降低手術風險,再行手術切除。
完整全切手術經過
1、術前栓塞:用1毫升氰基丙烯酸酯膠(Glubran,Glubran -2, GEM, Viareggio, Italy)混合溶液(4ml of lipiodol)堵塞供血動脈,造影結果良好,無并發(fā)癥。術后腦MR顯示腦膜瘤部分斷流,無腦水腫。

(患者腦血管造影圖)
2、二天手術切除:顳部開顱術和前巖部切除術。腦膜瘤在腫瘤消退的不同階段交替進行超聲抽吸和周圍結構的仔細解剖,從血管的角度觀察,硬腦膜邊緣被切斷以完成腫瘤的斷流。較終手術切除是完全的(辛普森I級切除),全部周圍的顱神經IV、V、VII、VIII和VI均保存完好,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完好。

圖(c)、圖(d)顯示腫瘤已被完全切除
全切意味著更低的復發(fā)率
通過這例手術對比術前術后影像對比,可見術后切除率達到了近乎全切。而患者術后并沒有明顯得神經損傷癥狀。
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所達到的這種全切程度對于患者而言的利好是較為的,其代表著更低的復發(fā)率和更高的生存率,術后生活質量也得到了保障。對此,國外也有相關的研究數據為證:辛普森I級切除5年后的復發(fā)率為3.5%,II級切除為4%,III級切除為25%,IV至V級切除為36%至45%。15年后,辛普森I級切除的復發(fā)率為7% - 10%,II級切除的復發(fā)率為11% - 15%,III級切除的復發(fā)率為37% - 43%,IV級切除的復發(fā)率為63% - 全切。辛普森一級切除25年后的復發(fā)率為13% - 16%,二級切除25年后的復發(fā)率為15% - 20%,三級切除25年后的復發(fā)率為39% - 76%。巖斜腦膜瘤的復發(fā)率在0%到42%之間。
對于27立方厘米的巖斜腦膜瘤,能夠完整切除,可以說是了不起的。Sebastien Froelich教授不僅擁有超群的顯微神經外科技術,且在微侵襲神經外科領域及神經內鏡技術器械研究方面卓有建樹,無愧于國內外同仁們對其“國際神經內鏡及顱底手術青年才俊、教授”的美譽。早在2010年,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團隊就曾使用神經內鏡經單鼻孔入路成功夾閉顱內前交通動脈瘤,這在神經外科領域內屬于提出。其后,他帶領手術團隊了神經內鏡“筷子“手法,解決手術過程中的配合問題。以其才華杜絕、手眼合一的技術手法,加上其在神經內鏡領域的突出貢獻,他受邀到多地指導實地技術培訓。
在12月21日,這位法國教授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將以INC國際神經外科醫(yī)生集團旗下顧問團成員身份,來華參加2019中國顱底大會進行學術交流,并且在參會期間,還將為國內5名腦膜瘤、脊索瘤、垂體瘤、聽神經瘤、顱咽管瘤、膠質瘤等腦腫瘤患者提供面對面咨詢病情的機會,屆時將為患者帶來國際前沿的咨詢意見和手術方案。2019年已到年底,這也可以說這是今年國內腦腫瘤患者在國內較后的面對面咨詢國外教授的機會了,名額有限,付費咨詢,報名需抓緊。
INC溫馨提示:腦膜瘤基本上沒有特別好的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原則上趁腫瘤比較小的時候,及早治療,手術的難度和風險也會小一些。這已在國內外的神經外科醫(yī)生之間達成共識,患者得了腦膜瘤,無需恐慌,可參照國內外腦膜瘤治療規(guī)范治療,盡可能尋求較大水平地腫瘤切除,將使治療效果事半功倍。
對于解剖位置比較深的腦膜瘤,例如枕骨大孔區(qū)、大腦鐮旁、巖斜區(qū)等區(qū)域,往往由于位置不同,手術難度大,導致切除不干凈,如果強行切除,偏癱等副作用的風險就急劇升高。而尋找國際神經外科專家的手術治療,為的就是對于高難度手術的高切除率、低風險、低副作用,而且腦膜瘤如果一開始手術能夠越接近理論意義的全切全切,那么復發(fā)的可能性就越低,無進展生存期(PFS)就越長,總體預后(Prognosis)和總生存期(OS)就越好,生活質量也會得到保障。
本文來源:https://www.incsg.cn/huanzhe/580.html

- 所屬欄目:腦膜瘤
- 如想轉載“高難度巖斜區(qū)腦膜瘤完整切除案例”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huanzhegushi/naomoliu/686.html
- 更新時間:2021-12-15 1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