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在惡性腦膜瘤治療中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0-08-24 17:13:00 | 閱讀:次| 關鍵詞:
- [案例]脊髓海綿狀血管瘤2次出血年輕女孩輪椅為伴,遠程咨詢巴
- [案例]丘腦海綿狀血管瘤可以手術嗎?INC巴教授丘腦海綿狀血管
- [案例]脊髓腫瘤手術中的癱瘓風險評估與較佳手術時機的選擇
- [案例]【治療指南】INC國際福洛里希、Schroeder教授參與歐洲前床
- [案例]“真的有幸了解到巴教授!”疑難膠質瘤女孩成功示范手
- [案例]下丘腦錯構瘤致性早熟、“癡笑性”癲癇,這種“黑科技
腦膜瘤是常見的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每年約有25,000例新發(fā)病例。雖然這些腫瘤大多數(shù)是良性的,但有一個侵襲性的亞群表現(xiàn)出較高的復發(fā)率和相關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早在1938年,Dr. Harvey Cushing和Dr. Louise Eisenhardt根據一系列患者的研究確定了腦膜瘤的亞型,他們檢查了腫瘤的位置和組織學與復發(fā)和預后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標準化標準的必要性,國際衛(wèi)生組織(世衛(wèi)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發(fā)布了病理學指南,以幫助區(qū)分良性腦膜瘤和那些具有更強臨床特征的腦膜瘤。這些標準經歷了多次修訂,較新版本于2016年發(fā)布。根據這些準則,腦膜瘤可分為三組:良性(WHO I級)、非典型(WHO II級)和間變性/惡性(WHO III級)。良性腦膜瘤是指不符合高級別病理標準的腦膜瘤,構成多數(shù)腦膜瘤。另一方面,隨著世衛(wèi)組織標準的改變,包括非典型腦膜瘤和間變性腦膜瘤在內的高級別腦膜瘤發(fā)病率有所增加,目前估計占新診斷腦膜瘤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重要的是,非典型和間變性腦膜瘤更有可能表現(xiàn)出侵襲性行為,在初始治療后局部復發(fā),并增加發(fā)病率和降低生存率。以目前的治療模式包括手術和/或放療(RT),非典型和間變性腦膜瘤的粗略復發(fā)率分別約為30-50%和50-94%。
當腫瘤位于可觸及的位置時,手術切除通常是高級腦膜瘤的優(yōu)選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的程度是無進展和總生存率(OS)的重要預后因素,腫瘤大體切除(GTR)定義為Simpson 1-3級,腫瘤次全切除(STR)分為Simpson 4級和5級。然而,復發(fā)率很高,是STR,放療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關于高級別腦膜瘤治療的現(xiàn)有證據僅限于病例研究和回顧性系列研究,其中一些前瞻性試驗即將進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世衛(wèi)組織對非典型和間變性腦膜瘤進行周期性的重新分類,這使得研究之間的交叉比較更加困難。然而,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了放療在輔助治療和復發(fā)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間變性/惡性腦膜瘤的放射治療
間變性腦膜瘤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即使完全手術切除,OS也很差。據報道,復發(fā)率估計在50-94%之間,中位生存期約為3-6年。小型回顧性研究表明輔助放射治療有重要作用,但尚未進行隨機試驗。Jaaskelainen和他的同事回顧性分析了從1953年到1980年的936例切除的腦膜瘤,其中1%為間變性,發(fā)現(xiàn)該亞群在完全手術切除后復發(fā)率為78%,有5例患者接受RT(鈷60,范圍,50-64 Gy)。這些間變性患者的平均復發(fā)時間為3.5年(0.5-5.8年)。在接受放療的5名患者中,有4人在1至4.5年內復發(fā)。在1984年至1992年接受治療的38例間變性腦膜瘤患者的隊列中,發(fā)現(xiàn)單純手術切除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高于中位劑量54戈瑞(范圍:30.6-63戈瑞)同時接受手術和分割放療的患者。在這項研究中,他們證明手術組的5年無進展生存率(PFS)為15%,而手術加輔助放療組為80% (P=0.002)。
在克利夫蘭診所根據2007年世衛(wèi)組織標準對18例間變性腦膜瘤患者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初級手術治療,10例接受了輔助放療(80%接受調強放療),中位劑量為59.4戈瑞(范圍50.4-60戈瑞)。他們發(fā)現(xiàn)72%的患者復發(fā),估計中位PFS為14.5個月(95% CI: 6.9-22.2)。2年和3年的PFS分別為27%和20%,3年和5年的OS分別為69%和40%。在更大、更均勻的一項研究中,Sughrue和同事研究了63例未分化UCSF都接受主的腦膜瘤手術切除后輔助分次放療,并發(fā)現(xiàn),2 - 5 -,和10年期PFS是80%,50%,和40%,分別與2 - 5 -,和10年期OS是82%,61%,和40%,分別。針對復發(fā)性疾病采用了幾種治療方案,包括重復切除加或不加近距離放射治療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使用近距離放射療法或SRS的局灶放射治療在復發(fā)后并沒有的生存優(yōu)勢。令人驚訝的是,作者注意到接受近全切除(NTR)和RT治療的患者與接受GTR和RT治療的患者相比,其OS明顯更長(107個月vs 50個月,P=0.035)。他們將NTR定義為切除90%的腫瘤,殘留腫瘤局限于手術發(fā)病率高的區(qū)域。與NTR組相比,術后GTR患者的性能狀態(tài)下降,這表明這種生存差異可能歸因于GTR增加了神經系統(tǒng)發(fā)病率。然而,大多數(shù)其他研究表明,完全切除可以好轉患者的預后。即使達到GTR,復發(fā)率仍然高得不可接受,因此輔助放射治療通常被認為是排除禁忌癥的標準做法。
腦膜瘤放療新技術
質子治療:更順利、更準確
在無法切除、無法切除干凈的良性腦膜瘤或是惡性度較高的腦膜瘤,術后放射治療可以明顯增加腫瘤的控制率。而質子治療是前沿的放射治療技術之一,質子治療是放射線治療的一種,腫瘤治療中使用的放射線大體上分為光子線和粒子線。傳統(tǒng)放射線治療中所使用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稱為光子線。而質子線是把氫原子中的電子剝離,將原子核加速高速形成的放射線,屬于粒子放射線的一種。其可以讓靠近腫瘤的正常腦組織近乎不受輻射,因此可在療效不變的前提下讓正常組織的傷害減到更小。
質子治療可以對腦膜瘤合適么?Noel等報道了51例質子治療顱底腦膜瘤四年局部控制率和總體存活率分別為大概率和全切。MGH的Wenkei等報道了46例顱底腦膜瘤患者行質子治療5年和10年沒有復發(fā)率為全切和88%。Hug等報道惡性腦膜瘤質子治療比光子治療5年腫瘤局部控制率明顯提高80%比17%,明顯提高了惡性腦膜瘤的5年和8年存活率??梢钥闯鰜碣|子治療對腦膜瘤是很合適的。
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一次見效
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是一種需要高選擇性非放射性硼-10(10B)在腫瘤內積累到足夠濃度的化合物,以及熱中子向靶位置的充分釋放,以誘導腫瘤細胞死亡。BNCT治療理念是,這些療法誘導某種物質在某些腫瘤細胞中積累,并保留正常腦組織。
2006年報告了一例復發(fā)性乳頭狀腦膜瘤,世衛(wèi)組織分類為III級,采用BNCT治療。在進行BNCT之前,作者對患者進行了18F-BPA-PET,以評估腫瘤中硼的濃度。腫瘤/正常腦組織的比例顯示18F-BPA的高攝取足以應用BNCT的病人。然后以類似于他們之前高膠質瘤患者的方式給予患者BNCT——500 mg/kg的BPA和5 g的BSH。在此報告之后,其他關于國際衛(wèi)生組織II級和III級高級別腦膜瘤的BNCT報告也出現(xiàn)在許多BNCT組中。2018年發(fā)表的較新文章總結了2005年至2014年大阪醫(yī)學院治療的33例復發(fā)高級別腦膜瘤病例。經過2個月的BNCT,平均體積減少了64.5%。雖然在BNCT中可治療的深度尚未確定,但從中子通量衰減的角度來看,本文證明了一個新的認識,即顱底腦膜瘤的控制可與顱表面的控制相比較。另外,無論腫瘤是否位于顱底,BNCT后的中位生存時間為24.6個月和67.5個月??偟膩碚f,BNCT的早期臨床研究顯示了對高級別腦膜瘤具有抗腫瘤活性的令人鼓舞的跡象。一些經BNCT治療的腦膜瘤在治療后立即在圖像上顯示腫瘤體積短暫增加。與常規(guī)放射治療一樣,BNCT的治療在區(qū)分腫瘤實際復發(fā)和假性進展與壞死方面存在困難。18F-BPA-PET利用多個參數(shù)(SUV均值、SUV max、代謝性腫瘤體積)的指標,提示有可能區(qū)分腫瘤復發(fā)和壞死。
相關閱讀——BNCT硼中子俘獲如何一步步殺滅腦瘤細胞?附臨床療效匯總
當我們展望腦膜瘤治療的未來時,需謹記放療只是手術的輔助治療手段。按照歐洲EANO、美國NCCN以及國內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治療規(guī)范,手術切除腫瘤一直是一線治療手段。如果可以手術全切顱腦腫瘤,則全部良性顱腦腫瘤均可得到完全治愈;一部分低級別惡性膠質瘤及其他低級別惡性腦腫瘤手術全切除后,可以得到完全治愈;多數(shù)惡性度高的顱腦腫瘤,如果可以手術全切除,也可以得到幾何量級的生命時間延長和高質量生存期的延長(相較于不切除腫瘤或少量切除腫瘤后直接進行放化療);對于惡性度高的顱腦腫瘤,即便手術不能全切除腫瘤,而是做了腫瘤的大部分切除,也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生存率,好轉預后。

- 所屬欄目:腦膜瘤
- 如想轉載“放射治療在惡性腦膜瘤治療中的作用”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naomoliu/448.html
- 更新時間:2020-08-24 17:11:11
- 上一篇:放療提高顱內非典型腦膜瘤的無進展生存率
- 下一篇:8歲男童左側腦室腦膜瘤全切案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