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腦膠質瘤 - 診斷與治療
發(fā)布時間:2025-06-17 13:37:25 | 閱讀:次| 關鍵詞:兒童腦膠質瘤 - 診斷與治療
- [案例]INC兩大國際教授深度剖析 | Kawase入路 vs 內鏡經(jīng)鼻入路,哪
- [案例]挑戰(zhàn)高難度巨大巖斜區(qū)腦膜瘤!INC國際福教授如何“披荊
- [案例]5次腦干海綿狀血管瘤出血終于全切治愈
- [案例]“鼻孔內動刀”不開顱就取出較大腦瘤!單鼻孔神經(jīng)內鏡
- [案例]順利手術逆轉命運:較大腦干海綿狀血管瘤患者8年4次出血
- [案例]21歲腦干膠質瘤女孩成功案例,還好沒放棄治療!
一、流行病學特征:兒童腦膠質瘤的常見類型
兒童腦膠質瘤占所有兒童顱內腫瘤的 30%-40%,年發(fā)病率約 2-3/10 萬。2025 年國家癌癥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新增兒童腦膠質瘤病例約 8000-10000 例,其中星形細胞瘤占 60%,膠質母細胞瘤占 15%,低級別膠質瘤(WHOⅠ-Ⅱ 級)占比顯著高于成人。該腫瘤好發(fā)于 5-10 歲兒童,男女比例約 1.3:1,幕上腫瘤(大腦半球)占 70%,幕下腫瘤(小腦、腦干)占 30%。
(一)年齡分布特征
低齡兒童(0-3 歲):多為高級別膠質瘤,生長迅速,預后較差;
學齡兒童(6-12 歲):低級別膠質瘤更為常見,如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手術全切后 5 年生存率可達 90% 以上(《中國小兒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24》)。
(二)地域與種族差異
北半球發(fā)病率略高于南半球,白種人發(fā)病率稍高于亞裔。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2023 年研究表明,我國華東地區(qū)兒童腦膠質瘤發(fā)病率較西北地區(qū)高 12%,可能與環(huán)境因素及醫(yī)療資源分布相關。
二、兒童腦膠質瘤病理類型與分子機制
(一)WHO 分級與病理特征
1. 低級別膠質瘤(WHOⅠ-Ⅱ 級)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占兒童低級別膠質瘤的 40%,鏡下見雙極細胞形成毛發(fā)樣結構,GFAP(膠質纖維酸性蛋白)陽性,常伴囊變和血管增生;
彌漫性星形細胞瘤:細胞形態(tài)較一致,核分裂象少見,Ki-67 增殖指數(shù)<5%,影像學多呈邊界不清的混雜信號。
2. 高級別膠質瘤(WHOⅢ-Ⅳ 級)
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象增多,Ki-67>10%,易復發(fā);
膠質母細胞瘤:兒童少見但惡性度最高,可見壞死灶和血管內皮增生,IDH 野生型占 90%(《Neurology 2025》)。
(二)分子遺傳學特征
兒童膠質瘤與成人存在顯著差異:
BRAF 基因突變:低級別膠質瘤中發(fā)生率達 50%,是靶向治療的重要靶點;
H3K27M 突變:多見于腦干膠質瘤(彌漫內生性橋腦膠質瘤,DIPG),提示預后不良,中位生存期僅 9-12 個月;
TERT 啟動子突變:在高級別膠質瘤中發(fā)生率 20%,與腫瘤侵襲性相關。
三、兒童腦膠質瘤典型癥狀
(一)顱內壓升高癥狀
1. 頭痛與嘔吐
70% 的幕上腫瘤患兒出現(xiàn)晨起頭痛,因夜間腦脊液生成增多(0.35ml/min)而吸收減少(0.3ml/min),導致顱內壓晨間峰值升高 20mmHg。嘔吐多為噴射性,與延髓嘔吐中樞受刺激相關,50% 患兒嘔吐前無惡心前驅癥狀。
2. 視乳頭水腫
眼底檢查可見視神經(jīng)邊界模糊、靜脈充血,是顱內壓>200mmH?O 的客觀體征,60% 患兒出現(xiàn)視力下降,雙顳側偏盲提示視交叉受壓(多見于鞍上膠質瘤)。
(二)局灶性神經(jīng)功能缺損
1. 運動障礙
幕上腫瘤:對側肢體無力,上肢重于下肢,初期表現(xiàn)為持物不穩(wěn)、行走偏斜,查體可見腱反射亢進(肱二頭肌反射>+++);
小腦腫瘤:步態(tài)共濟失調,指鼻試驗陽性率 85%,行走時步基增寬>30cm,易被誤診為 “協(xié)調性差”。
2. 語言與認知異常
左腦半球膠質瘤患兒中,30% 出現(xiàn)言語表達困難(Broca 失語),表現(xiàn)為句子不完整或找詞困難;25% 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近事遺忘為主,MMSE 評分較同齡兒童低 3-5 分。
(三)特殊部位腫瘤特征
1. 腦干膠質瘤
復視與面癱:60% 侵犯顱神經(jīng),表現(xiàn)為雙眼內斜視、口角歪斜;
長束體征:交叉性癱瘓(同側顱神經(jīng)癱 + 對側肢體癱),是腦干腫瘤的特征性表現(xiàn)。
2. 下丘腦膠質瘤
性早熟:占該部位腫瘤的 40%,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異常分泌,女童 8 歲前、男童 9 歲前出現(xiàn)第二性征發(fā)育;
生長遲緩:30% 患兒身高低于同齡兒童第 3 百分位,與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相關。
四、兒童腦膠質瘤規(guī)范化診斷流程
(一)臨床評估
1. 病史采集重點
頭痛的性質、時間規(guī)律及緩解因素;
發(fā)育里程碑倒退(如已會說話后再次失語);
家族中有無神經(jīng)纖維瘤病等遺傳病史。
2. 神經(jīng)系統(tǒng)查體
視力視野檢查:使用兒童圖形視力表,3 歲以上可查視野;
共濟運動評估: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小腦腫瘤患兒動作笨拙,誤差>5cm。
(二)影像學檢查
1. 頭顱 MRI 增強
首選檢查,3.0T 設備薄層掃描(層厚 1.5mm)可檢出<3mm 的微腺瘤:
低級別膠質瘤:T1WI 低信號,T2WI 高信號,邊界較清,強化不明顯;
高級別膠質瘤:不規(guī)則強化,瘤周水腫明顯(水腫范圍>腫瘤直徑 2 倍),DWI 可見擴散受限。
2. 功能成像輔助
MR 波譜(MRS):高級別膠質瘤可見膽堿(Cho)升高、N - 乙酰天冬氨酸(NAA)降低,Cho/NAA 比值>2.5 提示惡性;
PET-CT:FDG 代謝增高,高級別腫瘤 SUVmax>3.5,與正常腦皮層比值>1.5。
(三)病理確診
1. 手術活檢指征
腫瘤位于功能區(qū)(如運動皮層、腦干),無法全切時;
影像不典型,需與淋巴瘤、脫髓鞘病鑒別時。立體定向活檢準確率達 98%,并發(fā)癥率<2%。
2. 分子檢測項目
術后常規(guī)檢測 BRAF、H3K27M、TERT 等基因,指導靶向治療。2024 年《中國膠質瘤診療指南》推薦,低級別膠質瘤若存在 BRAF V600E 突變,可優(yōu)先考慮靶向治療。
五、兒童腦膠質瘤診療策略
(一)手術治療原則
1. 手術目標
低級別膠質瘤:力爭 R0 全切(影像無殘留),全切后 5 年無進展生存率達 85%-90%;
高級別膠質瘤:安全范圍內最大程度切除,減少腫瘤負荷,為放化療創(chuàng)造條件。
2. 術中技術應用
神經(jīng)導航:誤差<1mm,精準定位腫瘤邊界;
術中喚醒:適用于功能區(qū)腫瘤,監(jiān)測語言和運動功能,降低術后癱瘓風險;
熒光造影:5-ALA 熒光引導下切除膠質瘤,腫瘤可視化率提升 30%。
(二)放射治療規(guī)范
1. 低級別膠質瘤放療指征
次全切、復發(fā)或進展性腫瘤,采用局部放療(54-56Gy/27-28 次);
年齡>3 歲,避免全腦放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2. 高級別膠質瘤放療
術后 2-4 周啟動,全腦全脊髓放療(30Gy)+ 局部加量(24Gy),適用于腦脊液播散者;
質子治療:對兒童尤其重要,可減少顳葉照射劑量,降低遠期認知障礙風險(《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25》)。
(三)化學治療方案
1. 低級別膠質瘤化療
BRAF 突變型:維莫非尼(960mg/m² bid),客觀緩解率 75%,皮疹(30%)和關節(jié)痛(20%)是常見副作用;
無法手術者:卡鉑 + 長春新堿聯(lián)合化療,6 周期后有效率 60%。
2. 高級別膠質瘤化療
標準方案:替莫唑胺(75mg/m²/d)同步放療,之后 6-12 周期輔助化療,中位生存期較單純放療延長 4.5 個月;
靶向藥物:貝伐珠單抗(10mg/kg q2w),緩解瘤周水腫有效率 60%,但需監(jiān)測高血壓(25%)和蛋白尿(15%)。
六、兒童腦膠質瘤術后并發(fā)癥與管理
(一)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
1. 運動功能障礙
術后早期(1-3 個月)采用被動關節(jié)活動訓練,每日 3 次,每次 10 分鐘;恢復期(3-6 個月)配合減重步態(tài)訓練儀,6 個月時步行能力恢復率達 60%。巴氯芬(5mg tid)可緩解肢體痙攣,有效率 70%。
2. 認知功能損傷
高劑量放療(>50Gy)患兒中,25% 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建議:
認知訓練:數(shù)字排序、記憶卡片,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鐘;
藥物輔助:多奈哌齊(2.5mg/d),3 個月后 MMSE 評分提升 2-3 分。
(二)內分泌異常管理
1. 生長激素缺乏
血清 IGF-1<100ng/ml 時啟動生長激素替代治療(0.15IU/kg/d),監(jiān)測骨齡,每 6 個月一次,直至骨骺閉合。
2. 甲狀腺功能減退
術后每 3 個月查甲狀腺功能,TSH>10mIU/L 時開始左甲狀腺素鈉替代(12.5-25μg/d),目標 TSH 1-2mIU/L。
七、兒童腦膠質瘤長期護理與康復
(一)飲食營養(yǎng)方案
1. 圍手術期飲食
高蛋白:術后早期給予乳清蛋白(1.5g/kg/d),促進傷口愈合;
抗氧化:藍莓、石榴等富含花青素,減輕放療后氧化損傷。
2. 放化療期間飲食
高纖維:預防便秘(化療常見副作用),每日膳食纖維攝入 20-30g;
低鹽:<4g/d,減輕腦水腫。
(二)心理社會支持
1. 患兒心理干預
游戲治療:通過角色扮演緩解焦慮,每周 2 次,持續(xù) 8 周;
學校支持:向老師說明病情,允許課間休息和作業(yè)減免。
2. 家長照護要點
seizure 應急預案:記錄發(fā)作時間、形式,超過 5 分鐘需急救;
發(fā)育監(jiān)測:定期評估語言、運動里程碑,落后同齡兒童 1.5 個標準差時需康復介入。
八、兒童腦膠質瘤診療預后與復發(fā)監(jiān)測
(一)生存數(shù)據(jù)
1. 低級別膠質瘤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10 年生存率>90%,不影響預期壽命;
彌漫性星形細胞瘤:10 年生存率 60%-70%,部分可轉化為高級別膠質瘤。
2. 高級別膠質瘤
膠質母細胞瘤:5 年生存率 15%-20%,分子靶向治療可提升至 30%;
DIPG:中位生存期 9-12 個月,尚無有效治愈手段。
(二)復發(fā)監(jiān)測方案
1. 影像學隨訪
低級別膠質瘤:術后 3、6、12 個月 MRI 增強,之后每年 1 次;
高級別膠質瘤:每 2-3 個月 MRI,懷疑復發(fā)時加做 PET-CT(SUVmax>2.5 提示活性病灶)。
2. 分子標志物監(jiān)測
腦脊液 ctDNA:高級別膠質瘤術后每 3 個月檢測,TERT 突變陽性提示復發(fā)風險高;
血清 GFAP: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升高>20ng/ml 時需警惕進展。
兒童腦膠質瘤診療常見問題答疑
1. 兒童腦膠質瘤有些什么癥狀?
典型癥狀包括:
晨起頭痛、噴射性嘔吐(顱內壓升高);
肢體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運動功能受累);
視力下降、復視(視神經(jīng)或眼球運動神經(jīng)受壓);
發(fā)育異常(性早熟或生長遲緩)。
嬰幼兒可表現(xiàn)為頭圍增大、囟門張力高,需與腦積水鑒別。
2. 兒童腦膠質瘤需要手術嗎?
多數(shù)需要手術:
低級別膠質瘤:能全切者首選手術,術后多無需放化療;
高級別膠質瘤:即使無法全切,也需手術減瘤,為后續(xù)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
特殊部位(如腦干)腫瘤需評估手術風險,部分可先活檢明確病理。
3. 兒童腦膠質瘤能徹底治愈嗎?
取決于腫瘤類型:
低級別膠質瘤:全切后 90% 以上可長期生存,接近治愈;
高級別膠質瘤:治愈難度大,但規(guī)范治療可延長生存期,部分靶向治療敏感者(如 BRAF 突變)有望長期緩解;
早期診斷和多學科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4. 兒童腦膠質瘤手術切除后會復發(fā)嗎?
存在復發(fā)可能:
低級別膠質瘤:次全切者復發(fā)率 30%-40%,全切后復發(fā)率<10%;
高級別膠質瘤:術后復發(fā)率 80%-90%,平均復發(fā)時間 6-12 個月;
定期 MRI 隨訪和分子監(jiān)測可早期發(fā)現(xiàn)復發(fā),及時干預。

- 所屬欄目:膠質瘤
- 如想轉載“兒童腦膠質瘤 - 診斷與治療”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wǎng)址:http://www.zb7199.com/jiaozhiliu/5756.html
- 更新時間:2025-06-17 13: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