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有哪些類型?膠質瘤如何分類?
發(fā)布時間:2025-05-30 13:29:12 | 閱讀:次| 關鍵詞:膠質瘤有哪些類型?膠質瘤如何分類?
- [案例]LITT激光間質熱療微創(chuàng)消除8年難治性癲癇
- [案例]破裂風險可增加10倍!腦動脈瘤要“等一等”還是“盡早手
- [案例]巖斜區(qū)腦膜瘤如何治療?INC國際教授巖斜區(qū)腦膜瘤實例交
- [案例]腦干膠質瘤,她術后11年無復發(fā),如何做到?
- [案例]腦瘤手術案例| INC國際教授遠程術前評估及手術
- [案例]7歲男孩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赴德術后2年隨訪
一、膠質瘤分類的臨床意義:精準診斷的基礎?
膠質瘤作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常見的原發(fā)性腫瘤,其分類體系直接影響治療策略與預后判斷。2025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分類更新后,膠質瘤的分型已從單純的病理形態(tài)學,拓展到分子特征、發(fā)病部位及臨床行為的綜合評估。本文將從細胞類型、惡性程度、分子特征等多個維度展開解析,幫助讀者科學理解不同類型膠質瘤的差異。?
二、膠質瘤按細胞起源分類
膠質瘤起源于神經(jīng)膠質細胞的異常增殖,根據(jù)細胞類型可分為三大類:?
(一)星形細胞來源腫瘤?
占膠質瘤的 70-80%,起源于星形膠質細胞,包括:?
彌漫性星形細胞瘤(WHO II 級)?
特征:IDH 突變率達 80%,生長緩慢,常見于成人大腦半球,MRI 呈彌漫性低信號,無明顯強化(《WHO CNS Tumors 2025》)。?
間變性星形細胞瘤(WHO III 級)?
特征:細胞異型性顯著,Ki-67 增殖指數(shù) 10-30%,易進展為膠質母細胞瘤,需聯(lián)合放化療(《Cancer Cell》2024)。?
膠質母細胞瘤(WHO IV 級)?
特征:IDH 野生型占 85%,TERT 突變常見,呈 “花環(huán)狀” 強化,中位生存期 14-16 個月(《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4)。?
(二)少突膠質細胞來源腫瘤?
占膠質瘤的 15-20%,起源于少突膠質細胞:?
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 級)?
特征:1p/19q 共缺失率 > 90%,對 PCV 方案化療敏感,鈣化常見,全切后 5 年生存率超 70%(《Lancet Neurology》2025)。?
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I 級)?
特征:伴 TERT 突變時預后差,需術后同步放化療,5 年生存率 40-50%(《Neuro-Oncology》2024)。?
(三)室管膜細胞來源腫瘤?
占膠質瘤的 5-10%,起源于腦室壁室管膜細胞:?
室管膜瘤(WHO II 級):兒童好發(fā)于第四腦室,成人多見于脊髓,全切后復發(fā)率低(《Journal of Neurosurgery: Pediatrics》2025);?
間變性室管膜瘤(WHO III 級):腦脊液播散風險高,需全腦全脊髓放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2024)。?
三、膠質瘤按惡性程度與WHO分級分類
(一)低級別膠質瘤(WHO I-II 級)?
生物學行為:生長緩慢,邊界較清,IDH 突變?yōu)橹?,部分可長期穩(wěn)定;?
常見類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WHO I 級,兒童小腦多見)、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 級);?
治療原則:以手術全切為主,輔助治療爭議少,5 年生存率 60-90%(《Cancer Epidemiology》2024)。?
(二)高級別膠質瘤(WHO III-IV 級)?
生物學行為:侵襲性生長,IDH 野生型為主,易復發(fā)和轉移;?
常見類型:間變性星形細胞瘤(WHO III 級)、膠質母細胞瘤(WHO IV 級);?
治療原則:多模態(tài)綜合治療,5 年生存率 < 30%,膠質母細胞瘤僅 5-10%(《Nature Reviews Cancer》2025)。?
四、膠質瘤按分子特征分類
(一)IDH 突變型膠質瘤?
占比:彌漫性星形細胞瘤中占 80%,少突膠質細胞瘤中占 70%;?
預后:對替莫唑胺敏感,惡變風險低,WHO II 級患者 10 年生存率超 50%(《Lancet》2024);?
治療:術后可觀察或單藥化療,避免過度放療(《ESMO 指南 2025》)。?
(二)IDH 野生型膠質瘤?
占比:膠質母細胞瘤中占 85%,間變性星形細胞瘤中占 20%;?
特征:TERT、EGFR 突變常見,預后差,需強化放化療聯(lián)合電場治療(《NEJM Evidence》2024)。?
(三)1p/19q 共缺失型膠質瘤?
意義:少突膠質細胞瘤特異性改變,提示化療高響應率,5 年無進展生存率達 85%(《Cancer Research》2025)。?
五、膠質瘤按發(fā)病部位分類
(一)幕上膠質瘤(大腦半球)?
常見類型:膠質母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
癥狀:癲癇、偏癱、失語,MRI 顯示額葉或顳葉占位(《Neurology》2024)。?
(二)幕下膠質瘤(小腦 / 腦干)?
兒童常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小腦蚓部)、彌漫性內(nèi)生性橋腦膠質瘤(DIPG);?
DIPG 特征:H3K27M 突變率 > 85%,放療抵抗,中位生存期 9-11 個月(《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4)。?
(三)脊髓膠質瘤?
類型:室管膜瘤(占 60%)、星形細胞瘤(占 30%);?
癥狀:肢體麻木、肌力下降,手術需保護脊髓功能(《Spine Journal》2025)。?
六、膠質瘤按特殊人群與罕見類型?分類
(一)兒童膠質瘤?
特點:低級別占比高(如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需關注生長發(fā)育影響;?
挑戰(zhàn):腦干 DIPG 仍屬難治,新型靶向藥物如 DCC-2036 進入臨床試驗(《Nature Medicine》2024)。?
(二)遺傳性膠質瘤?
綜合征:神經(jīng)纖維瘤病 1 型(NF1)、結節(jié)性硬化(TSC);?
風險:NF1 患者視路膠質瘤風險增加 20 倍,需從兒童期 MRI 篩查(《Genetics in Medicine》2024)。?
(三)罕見亞型?
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PXA,WHO II 級):好發(fā)于兒童顳葉,伴 BRAF 突變,預后較好;?
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SEGA,WHO I 級):與 TSC 相關,mTOR 抑制劑可縮小腫瘤(《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5)。?
七、膠質瘤分類爭議與前沿?
(一)分類邊界模糊性?
膠質肉瘤:兼具膠質和間葉成分,需與轉移癌鑒別,治療參照膠質母細胞瘤(《Journal of Neuropathology》2024);?
彌漫性中線膠質瘤:無論組織學類型,H3K27M 突變者均歸為 WHO IV 級,預后差(《WHO CNS Tumors 2025》)。?
(二)新興分子標志物?
ATRX/TP53 突變:提示星形細胞瘤惡變風險,需加強隨訪;?
IDH 突變合并 TERT 突變:少突膠質細胞瘤中罕見,提示預后不良(《Cancer Cell》2025)。?
八、膠質瘤分類常見問題答疑?
Q1:膠質瘤有哪些類型??
根據(jù)細胞起源可分為:?
星形細胞腫瘤:如膠質母細胞瘤、彌漫性星形細胞瘤;?
少突膠質細胞腫瘤:如少突膠質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
室管膜細胞腫瘤:如室管膜瘤、間變性室管膜瘤。此外,還可按惡性程度(低級別 / 高級別)、分子特征(IDH 突變 / 野生型)、發(fā)病部位(幕上 / 幕下)等分類。?
Q2:哪些是惡性膠質瘤??
WHO III-IV 級均屬惡性,包括:?
WHO III 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
WHO IV 級:膠質母細胞瘤、彌漫性中線膠質瘤(如 DIPG)。惡性膠質瘤生長迅速,易復發(fā),需綜合放化療。?
Q3:哪些是良性膠質瘤??
嚴格意義上無 “良性” 腫瘤,但以下類型生物學行為接近良性:?
WHO I 級: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全切后復發(fā)率低,預后良好;?
WHO II 級:部分少突膠質細胞瘤(1p/19q 共缺失型),規(guī)范治療后生存期長。?
九、膠質瘤分類總結
膠質瘤的分類演變見證了神經(jīng)腫瘤學從 “形態(tài)學時代” 邁向 “分子精準時代”。從最初的細胞類型劃分到如今整合 IDH 突變、1p/19q 共缺失等分子標志物,每一次分類更新都帶來治療策略的革新。對于患者,明確腫瘤類型是制定個體化方案的第一步;對于醫(yī)學,持續(xù)探索罕見類型與新興分子特征,正不斷突破預后瓶頸。?理解膠質瘤的多維分類,不僅是醫(yī)學專業(yè)人員的必修課,也有助于患者及家屬科學認知疾病。

- 所屬欄目:膠質瘤
- 如想轉載“膠質瘤有哪些類型?膠質瘤如何分類?”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wǎng)址:http://www.zb7199.com/jiaozhiliu/5612.html
- 更新時間:2025-05-30 13:22:19
- 上一篇:兒童腦膠質瘤嚴重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下一篇:膠質瘤引起的頭痛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