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延髓腫瘤切除 后遺癥?
發(fā)布時間:2022-08-30 15:06:31 | 閱讀:次| 關鍵詞:
- [案例]60多歲王先生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術后2年隨訪情況
- [案例]腦干延髓-頸髓手術為什么風險大、難度高?INC巴特朗菲交
- [案例]得了這種膠質瘤,竟有望通過全切手術治愈!
- [案例]保守or手術?國際神經外科大咖揭秘松果體囊腫治療選擇
- [案例]腦膜瘤全切記錄 | 當腫瘤瘋狂“汲取”你的血液,造成神
- [案例]頻繁頭痛、視力下降,元兇竟是松果體區(qū)腫瘤
延髓是連接腦干和脊髓的紐帶,承載著多個重要的功能中樞。它由心血管-呼吸調節(jié)系統(tǒng)、下行運動神經束、上行感覺神經束和顱神經IX、X、XI和XII的起源組成。運動神經元在延髓中從左側運動皮
本文有2254個文字,大小約為10KB,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https://m.incsg.com/shenwaizixun/013.html 延髓是連接腦干和脊髓的紐帶,承載著多個重要的功能中樞。它由心血管-呼吸調節(jié)系統(tǒng)、下行運動神經束、上行感覺神經束和顱神經IX、X、XI和XII的起源組成。運動神經元在延髓中從左側運動皮質穿越到右側脊髓。髓質位于腦干的較尾端,大約在枕骨大孔的水平。延髓前方是正中裂,與脊髓正中裂相連。延髓的后表面可分為兩部分,下部和上部,下部具有與脊髓連續(xù)的中央溝,上部形成四腦室的下層。延髓,包括腦橋和中腦,從背側到腹側分為三層,分別稱為頂蓋、被蓋和基底。延髓頂蓋包括下髓帆,它是四腦室的較下后部。被蓋由下橄欖核和九、十、XI、十二腦神經核組成。較底層,即腹側層,在髓質處有交叉的金字塔。腦干延髓腫瘤切除 后遺癥?

結構和功能
延髓包括多個核和束,這些核和束具有來自脊髓和高級皮質的信息。每一個穿過的延髓或束中的核將在下面有單獨的解釋。
延髓的心血管-呼吸功能:多項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在延髓的特定部分內聯合為一個調節(jié)系統(tǒng)。已經發(fā)現頭側腹側延髓(RVLM)具有興奮性神經元,其將信息攜帶到脊髓中的前交感神經元,其維持基線動脈壓。在RVLM內,還有腹側呼吸柱,這是已知的呼吸節(jié)律和模式的控制中心。腹側呼吸柱分為多個亞核,它們與RVLM中的突觸前纖維建立聯系,并調節(jié)振蕩呼吸模式,使我們能夠用氧氣灌注我們的組織。延髓尾側腹外側包含來自緊張性控制性壓力反射控制的突觸輸入。眾所周知,腹側延髓的尾側和嘴側部分都是輸入和會聚的重要位置,用于通過心血管調節(jié)來控制呼吸。
孤束核(NTS):NTS位于延髓背外側,從面核的尾側部分到錐體交叉的尾側部分。這個重要的組織是由信息傳遞的類型和需要被激活的路徑決定的。它對于分析和協調內臟傳入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來自外周化學感受器、肺牽張感受器和壓力感受器的傳入心肺信號在到達延髓RVLM之前,在NTS的尾側和中間部分形成突觸。它們參與呼吸的調節(jié)。傳遞味覺的神經元也先在NTS形成突觸,然后傳到丘腦,再傳到皮層。
較后區(qū)域:該結構位于四腦室底髓質的背側表面,在obex的吻側,與孤束核相鄰。它也被稱為嘔吐中心。它可以檢測血液和腦脊液中的嘔吐毒素。較后區(qū)的細胞是獨特的,因為它們沒有血腦屏障來阻擋大的較性分子。這些細胞通過通向孤核的迷走神經傳入接受神經支配,這是人感到惡心和嘔吐的一種方式。研究表明AP的損傷并不能完全控制全部催吐劑引起的嘔吐。據報道,暈動病引起的嘔吐也與較后區(qū)無關。
三叉神經脊核:這個腦干核在延髓外側。它進一步細分為三叉神經核的口部、較間部和尾部,分別命名為嘴側至尾側。尾側部分主要接收來自面部的傷害性傳入。其他核團包含來自面部同側的三叉神經顱神經(V)的感覺分支的感覺信息。溫度、疼痛和同側面部的深度或粗糙觸摸的感覺也被發(fā)送到這個核。它是口面部疼痛神經纖維中的一個中樞突觸和中繼,隨后到達丘腦腹側后內側核。
下橄欖核:下橄欖核位于延髓上部。它們是C形金字塔柱側面的兩個結構,由灰質組成。它與小腦下腳(ICP)有關,許多神經元通過ICP到達小腦皮質。下橄欖核從攜帶本體感覺、肌肉緊張和運動意圖的多個來源接收信息。這個核的神經元重要,因為它們直接在小腦的浦肯野細胞體上形成突觸。由于與小腦的重要聯系,下橄欖核的萎縮也會導致小腦的缺失。
網狀結構:這是一個網狀系統(tǒng),存在于中腦、腦橋和延髓的被蓋,以及底丘腦和丘腦。該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組織,分為四個區(qū)域。四區(qū)是延髓內側柱和外側柱之間的區(qū)域。該區(qū)域在呼吸、心率和血壓的自主調節(jié)中起作用。
運動通路的錐體交叉這是延髓的較腹側和較尾側部分,來自大腦運動皮質的大部分運動纖維在延髓中交叉并形成脊髓中的側皮質脊髓束。一些不穿過中線的纖維成為皮質脊髓前束。
楔形核和股薄肌核:這些核在延髓的較背側和較尾側,與錐體交叉處于同一水平。背柱-內側丘系通路從它們在這些核處的透視背根神經節(jié)神經元突觸成二級神經元。這條通路傳遞有意識的本體感受、細致的觸覺辨別和來自身體的振動感覺。位于薄束核外側的楔形核接收來自上肢的感覺信息。纖細核接收來自下肢的感覺輸入。兩個核在延髓交叉后都向頭側運動,并從內側丘系發(fā)出。
內側肌:形成內側丘系的神經元是來自延髓尾側楔形核和薄束核的內弓狀纖維。一旦它們交叉,它們形成內側丘系神經通路并終止于丘腦腹側后核,攜帶本體感覺、振動和細致觸覺。內側丘系神經通路位于兩個下橄欖核之間,位于錐體運動通路的背側。它穿過延髓的其余部分到達腦橋和中腦的水平。
脊髓丘腦束:脊髓丘腦束包括前束和側束。疼痛和溫度感覺通過側束傳播,而粗糙的觸覺通過前束。從脊髓到達髓質的二級神經元已經穿過脊髓節(jié)段中的前白連合。在延髓中,脊髓丘腦束位于下橄欖核和三叉神經脊束核之間。該束穿過整個腦干,終止于丘腦腹側后外側核。
手術注意事項
由于其基本的心臟、呼吸和自主功能,髓質一直被認為是外科治療的挑戰(zhàn)。髓母細胞瘤、神經膠質瘤、室管膜瘤和成血管細胞瘤是常見的顱內生殖細胞腫瘤,起源于性腺外細致胞,通常位于中線結構,但很少位于髓質和四腦室。癥狀通常包括顱神經麻痹,如吞咽困難、呼吸障礙、小腦功能、運動、感覺障礙和打嗝。從1991年到2013年,單純的原發(fā)性延髓生殖細胞瘤只有17例。使用CT和MRI,臨床醫(yī)生診斷出髓質腫塊?;颊呓邮苣[瘤減滅術作為他們的初始治療。在較初的手術后,患者可以選擇接受放療和化療,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獲得良好的預后。
已經發(fā)現海綿狀畸形在腦干中發(fā)展,少見的病例可以影響髓質。據報道,由于主要功能位于延髓,如果發(fā)生出血,累及延髓的海綿狀畸形將更加有害。髓質的微小變化或損傷可導致截癱、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障礙或迷走神經損傷。對于哪些患者將從手術治療中獲益,社會上仍有爭議。在69例位于延髓的海綿狀血管瘤報告中,有三種不同的顯微外科手術入路切除了延髓。遠外側開顱術用于外側或前外側部分的病變,而直腸乙狀結腸開顱術是累及腦橋延髓病變的選擇。對延髓后部或四腦室的病變進行了枕下開顱手術。術后,由于呼吸功能障礙的,患者需要術后至少48小時的觀察。大約30%的患者術后立即出現吞咽困難或咳嗽。謝明國等人在2018年發(fā)現,年輕患者的功能性長期結果良好,他們經歷了較少的出血和病灶周圍水腫。他們認為MRI上海綿體畸形周圍的病灶周圍水腫應被認為是一個保護因素,因為畸形周圍的水腫可以預示手術干預后更好的預后。與沒有病灶周圍水腫的患者相比,這些患者將從手術切除中受益更多,因為切除可以減輕壓力并好轉腦干的血液供應,從而好轉功能性的長期結果。
臨床綜合征
延髓外側綜合征(瓦倫堡綜合征):這是延髓中較常見的中風。這是由于椎動脈血栓形成或夾層。延髓外側的損傷會產生同側共濟失調(小腦下半球和脊髓小腦纖維)、眩暈、霍納綜合征(交感神經纖維)、頭痛、水平或垂直眼球震顫(前庭下核和通路)、吞咽困難、發(fā)聲困難(顱神經IX和X的纖維)和面部感覺受損的疼痛(三叉神經脊髓復合纖維下行)。在對側,由于脊髓丘腦束的參與,手臂和腿部的疼痛和溫度感覺受損。這種綜合征不包括虛弱,因為皮質脊髓纖維不受影響。它與閉塞有關,很可能是由于小腦下后動脈或其供應外側髓質的分支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
內側延髓綜合征(Dejerine綜合征):這是由遠端椎動脈或脊髓前動脈閉塞引起的。損傷導致流向錐體交叉的血流不足,導致對側手臂和腿部癱瘓。還發(fā)現50%的病例會影響對側臉。舌下神經可導致同側舌麻痹,內側縱束受損也可導致眼球震顫。
雙側延髓內側綜合征:這是兩種主要綜合征的少見組合,影響雙側延髓內側。相關癥狀為保留面部的松弛性四肢癱、舌下神經麻痹和呼吸衰竭。
半延髓綜合征(Reinhold):這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在醫(yī)學文獻中報道了大約10例患者。它具有外側和內側延髓綜合征癥狀。這種損傷導致對側偏癱、對側半感覺缺失、同側共濟失調、同側霍納綜合征、同側面部感覺缺失、構音障礙、惡心和嘔吐。
Babinski-Nageotte和Cestan–chena is:這些是少見的中間外側綜合征,可被視為Wallenberg外側綜合征和Reinhold半髓綜合征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Babinski-Nageotte具有伴有輕偏癱的外側髓質綜合征的全部癥狀,因為損害已經擴散到錐體束。Babinski-Nageotte綜合征是PICA和脊髓前動脈分支同時缺血的結果,這就是它如此少見的原因。Cestan-Chenias綜合征發(fā)生于外側動脈組和前外側動脈組梗死,后動脈組區(qū)域受損。這種綜合征具有Babinski-Nageotte綜合征的全部癥狀,但沒有小腦性共濟失調,因為它保留了Flechsig的傳入脊髓小腦后束。

- 所屬欄目:膠質瘤
- 如想轉載“腦干延髓腫瘤切除 后遺癥?”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jiaozhiliu/2021.html
- 更新時間:2022-08-30 2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