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膠質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一文教你辨別
發(fā)布時間:2021-10-15 11:10:34 | 閱讀:次| 關鍵詞:
- [案例]60多歲王先生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術后2年隨訪情況
- [案例]腦干延髓-頸髓手術為什么風險大、難度高?INC巴特朗菲交
- [案例]保守or手術?國際神經(jīng)外科大咖揭秘松果體囊腫治療選擇
- [案例]頻繁頭痛、視力下降,元兇竟是松果體區(qū)腫瘤
- [案例]腦膜瘤全切記錄 | 當腫瘤瘋狂“汲取”你的血液,造成神
- [案例]得了這種膠質瘤,竟有望通過全切手術治愈!
腦腫瘤多種多樣,但一般從性質上來說,都有良惡性之分。
其中,膠質瘤在我國年發(fā)病率為3-6人/10萬人,
屬于腦腫瘤里的較“活躍分子”。
那么,得了膠質瘤,如何判斷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患者又從何而知呢?INC一文教你快速辨別!
關于膠質瘤
膠質瘤是較常見的腦瘤,根據(jù)腦膠質細胞瘤的組織結構和細胞特征,在顯微鏡下觀察術中或術后膠質瘤的病理分級。膠質瘤的病理分級方法有幾種,1級通常為低級-例如毛細胞星形細胞瘤;2級擴散浸潤,但低級;3級包括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室管膜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和間變性少星形膠質瘤‘4級通常為GBM(膠質母細胞瘤),具有內皮細胞增殖或腫瘤壞死。一般來說,1-2級膠質瘤為低級別膠質瘤LGG,3-4級膠質瘤為高級別膠質瘤HGG,不同級別的膠質瘤治療方式有所不同,預后和生存情況也大不同。
國際衛(wèi)生組織(WHO)分類系統(tǒng)中膠質瘤的常見分類
1.良惡性膠質瘤預后差異
一級膠質瘤如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手術全切后可達到治愈標準,中位生存期長達50年
二級膠質瘤如少突膠質瘤細胞瘤5年生存率為40-80%,中位生存期3-5年
三級膠質瘤如星形細胞瘤、間變星形細胞瘤等5年生存率為30-60%,中位生存期2-4年
四級膠質瘤如膠質母細胞瘤5年生存率小于10%,中位生存期12-14個月
?。ㄗⅲ翰煌难芯?,結果可能會有輕微浮動)
3.看腦膠質瘤病理診斷差異
手術活檢病理是膠質瘤確診的金標準,病理學診斷也從H&E染色發(fā)展到電鏡到免疫組化染色的方式轉變。根據(jù)顯微鏡下腦腫瘤的異常外觀,病理醫(yī)師會基于膠質瘤的惡性或致癌程度對腫瘤進行1到4個級別的劃分。1級即為惡性程度較低,4級則為惡性程度較高。一個腫瘤或許含有不同分級的細胞,但是醫(yī)務人員會以惡化級別較高的細胞為分類基準。
腫瘤分級的意義在于標記腫瘤可能增長的速度以及腫瘤在腦內擴散的可能性,這些信息可用于評估療效和展開治療計劃。腦腫瘤的分級和分類由國際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被劃分為1級和2級(grades 1 and 2)的神經(jīng)膠質瘤被定義為低級別,因為它們的細胞分化良好,展現(xiàn)出的侵襲傾向較低,且有更好的預后。被劃分為3級和4級的神經(jīng)膠質瘤則被定義為高級別:它們的細胞未分化,且高度惡化,預后較差。
1級腫瘤往往與長期的生存期有關,1級腦腫瘤在兒童中較為常見。在顯微鏡的觀察下,1級腦腫瘤生長緩慢,其外觀近乎正常。在手術后,1級腫瘤往往無需額外的治療。1級腫瘤的一個例子就是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2級腫瘤的生長相對緩慢。其中一些2級腫瘤可以擴散到鄰近的正常組織中,亦可轉化為一個分級更高的腫瘤。在手術后,2級腫瘤或許需要額外的治療,也可能不需要。2級腫瘤的例證之一就是星形細胞瘤。
一例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放化療后dwi影像及病理改變
從定義上看,3級腫瘤是惡性的,因為它們地繁殖侵襲周圍組織的異常細胞。它們可以3級或4級的形式存在,具有循環(huán)往復的傾向。在手術后,3級和4級腫瘤往往需要外的治療,特別是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的介入。3級腫瘤的一個代表是間變型星形細胞瘤。
4級腫瘤是惡性程度較高且較具侵襲性的腦腫瘤。在顯微鏡觀察下,它們的細胞較其異常。它們會征集新的血管以維持自身快速的生長。膠質母細胞瘤是較常見的4級腦腫瘤。
同時應該注意,有不少不典型膠質瘤,不同醫(yī)院或病理醫(yī)生會有不同意見,或者病理切片上具有”迷惑“性,此時,如果有患者對病理有疑問,可以申請再次病理切片咨詢或者其他醫(yī)院再次診斷。
近年來,神經(jīng)腫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進展,目前已發(fā)現(xiàn)一系列有助于腦膠質瘤臨床診斷和預后判斷的分子標志物。目前的WHO病理分級仍然依賴形態(tài)學進行腫瘤分級,然而,有充分的證據(jù)表明,組織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膠質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遺傳學背景,導致WHO分級相同的個體間預后有著較大差異?;谀[瘤遺傳學水平的分子病理分型能夠更準確地判斷臨床預后;并且對組織學上較難鑒別的混合性膠質瘤(少突星形細胞瘤和間變性少突星形細胞瘤)還能幫助明確診斷和分級。另外,這些新近發(fā)現(xiàn)的分子變異有可能成為未來治療的新靶點。

11種膠質瘤分子標記物一覽

膠質瘤常用檢測分子及意義總結
膠質瘤分子基因診斷圖示
近10年來,腦膠質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有了較大突破,進一步了解膠質瘤的分子生物學特征,通過l期臨床試驗明確更多潛在的分子標志物,有望揭開腦膠質瘤病理生理和發(fā)病機制的神秘面紗。除了種族、性別、年齡、生活習慣等臨床常見因素,重要的分子標志物的篩選,對臨床膠質瘤進一步病理分型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等均有深遠的意義。
4.看影像上的區(qū)別
1、直接征象:觀察病變的特點,包括病灶的形態(tài)、信號特點及邊緣情況,腫瘤內有無囊變、壞死、出血、鈣化等,這些征象是確定瘤種和良、惡性程度的重要依據(jù)
2、強化表現(xiàn):增強掃描反映的是血腦屏障是否存在或完整,病變的強化程度與血供及血腦屏障密切相關。低級別膠質瘤血腦屏障功能接近正常(不強化),高級別膠質瘤血腦屏障功能缺乏(強化、腫瘤損害血管導致血腦屏障形成異常以及腫瘤新生血管),大多數(shù)膠質瘤的惡性程度越高,其血腦屏障受損越重,強化就越明顯。

高級別膠質瘤。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是:合成圖像(T1WI、T2WI、T2 FLAIR);合成T1 mapping、合成T2 mapping、常規(guī)掃描T2 FLAIR;增強后合成圖像(T1 mapping+C、T2 mapping+C、T1WI+C)

低級別膠質瘤。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是:合成圖像(T1WI、T2WI、T2FLAIR);合成T1 mapping、合成T2 mapping、常規(guī)掃描T2 FLAIR;增強后合成圖像(T1 mapping+C、T2 mapping+C、T1WI+C)
高級別膠質瘤與低級別膠質瘤增強后qT1的ROC曲線
高級別膠質瘤與低級別膠質瘤增強后T1值變化的百分比的ROC曲線
5.良惡性膠質瘤的治療
不論腫瘤良性惡性,確診之后不要驚慌失措,就診和治療,手術是多數(shù)腦膠質瘤的優(yōu)選治療方式,也是生存質量和生存期的確定。?術的?的有兩個:在保留神經(jīng)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切除腫瘤;獲得準確的腫瘤病理診斷分級。除了?些I級的腫瘤,膠質瘤并不能通過?術治愈。另???,借助良好的顯微技術是可以較?限度的切除腫瘤,?不會造成周圍正常腦組織的損害。
對于低級別的良性膠質瘤,手術全切帶來的好處會更多,?存期也會更長?些。有些WHO 1級的膠質瘤可以通過全切?治愈。低級別的放化療目前仍有爭議,需要根據(jù)不同危險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療策略方案。
對于高級別的惡性膠質瘤,一般治療原則為術中盡可能多的切除強化的病灶,當然如果可以不損傷神經(jīng)全切那自是更佳,術后?放療或化療。?術本?的?的是切除腫瘤,但同時要減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發(fā)?,因為術后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可能縮短患者的?存期。
INC特別提醒,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特點,膠質瘤開顱手術有其自身的不同性。外科醫(yī)生需熟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功能特點,進而選擇針對患者的理想手術入路,并能對病變進行合適和完全的處理。此外,術前手術設計和術中操作應盡可能地保護重要結構不受損害,術中操作需謹慎、細致,可借助術中磁共振(iMRI)、術中神經(jīng)導航以及術中神經(jīng)電生理監(jiān)測等高科技設備,盡可能地保護正常的神經(jīng)組織。對于膠質瘤患者,是像腦干這種復雜位置的膠質瘤患者應選擇具有疑難位置成功手術全切經(jīng)驗的主刀醫(yī)生、完善的手術團隊以及具備一些高科技術中神經(jīng)外科手術設備的醫(yī)院進行。

- 所屬欄目:膠質瘤
- 如想轉載“如何判斷膠質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一文教你辨別”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wǎng)址:http://www.zb7199.com/jiaozhiliu/1183.html
- 更新時間:2021-10-25 11:27:51
- 上一篇:低級別星形細胞瘤癥狀、預后及治療手段
- 下一篇:良、惡性膠質瘤的不同組織代謝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