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刀是什么技術?對腦腫瘤有用嗎?
發(fā)布時間:2023-05-23 18:04:24 | 閱讀:次| 關鍵詞:伽馬刀是什么技術
- [案例]腦內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自1967年一臺伽馬刀裝置上市之時,主要物理原理至今無改變。伽馬刀裝置適用鈷-60為放射源,所以也叫鈷-60系統(tǒng)。經過β衰變的過程,它發(fā)射一個電子和伽馬射線。伽馬刀裝置利用這些伽馬射線以達到特定的臨床效果,從而得其名。
四代的Leksell伽馬刀是國際上比較常用的、簡單的伽馬刀裝置,所以,其治療能力和效果為人熟知,裝置由主機和治療床組成。主機中有201個鈷-60放射源排列半球形的結構內,其與主機內的兩層準直器對齊。主機外層有三個準直器,附加于治療床上。另外有四種準直器頭盔,各自的孔洞直徑分為4、8、14和18毫米。伽馬射線則經準直器導入并聚焦在顱內靶點。經過換不同的準直器頭盔可以得到直徑不同的焦點。
一般現代的Leksell伽馬刀裝置于2016年上市,即是六代的Leksell伽馬刀Icon。四代裝置適用201個鈷放射源,排列在半球形的結構內。五代伽馬刀裝置得到重新的設計,于六代基本上保持。它適用192個鈷放射源。準直器系統(tǒng)由572個單獨的準直器構成,其分為8個獨自的部分,準直器直徑有三種:4、8、16毫米。四代的兩層內在的準直器由單獨的準直器陣列替代。放射源系統(tǒng)分為8個部分,每一部可以獨自地旋轉而使之與特定的準直器對齊,從而消除對外在的準直器頭盔的需求。
幾十年來,伽馬刀所用的固定裝置是一個固定的立體定向框架,安裝在患者的顱骨上,它避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一些運動。同時,立體定向框架限制伽馬射線可達到的顱內靶點。另外,立體定向框架會有的副作用,其大頭針對患者帶來不便,而且有些文獻報告,在大頭針接觸顱骨的位置上會引起感染或長期的痛苦。然后,由于框架對顱骨有的創(chuàng)傷,分次治療項目基本上無法實行。六代伽馬刀裝置適用錐束計算機斷層掃描(CBCT)和紅外線分次內運動管理(IFMM)系統(tǒng),從而允許熱塑料面罩的應用、消除對創(chuàng)傷性框架的需求并開展分次伽馬刀治療。經過輻射腔體積的擴大,可以達到更大的機械性治療范圍,從而可達到顱內任何一個靶點,對多發(fā)腫瘤轉移的治療較為合適。
現代伽馬刀裝置主要用于多發(fā)腫瘤轉移良性腫瘤、動靜脈畸形、聽神經瘤、垂體腺瘤及顱咽管瘤的治療,不同情況下可以選擇性的治療運動障礙和三叉神經痛。伽馬刀治療術限用于治療直徑上限為40毫米的顱內病變,原因基于對順利的考慮。為了保持正常組織無損,體積越大的病變需以越小的放射劑量照射,而劑量越小,治療效果也越小。
INC國際神經外科提示,伽瑪刀治療腦腫瘤要慎重,需要根據患者病變可能的性質、部位、大小及患者的全身情況,綜合判斷決定,不可輕易采用。

- 所屬欄目:腦瘤
- 如想轉載“伽馬刀是什么技術?對腦腫瘤有用嗎?”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naoliu/3253.html
- 更新時間:2023-05-23 18: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