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腫瘤手術要點解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11:27:12 | 閱讀:次| 關鍵詞: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腦內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目前治療腦干腫瘤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加放療和化療的綜合治療。腦干在頭顱中位置深在,神經核團和神經傳導束密集,一度被認為是外科手術的禁區(qū)。但是隨著手術相關解剖知識的進展,隨著相關手術設備和器械的改進,隨著部分手術醫(yī)生經驗的積累,腦干病變的手術已經趨于相對成熟,不再是讓人聞風色變的手術。那么,如何確定一臺腦干腫瘤手術的成功進行呢?手術要點解析如下:
一、腦干腫瘤手術目的
1.在盡量保護功能的情況下做到較大順利切除腫瘤,解除其對腦干構成的壓迫。
2.明確腫瘤性質。
3.恢復CSF循環(huán)通路,解除腦積水
二、麻醉與體位: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靜脈復合麻醉。對于術后有可能出現吞咽困難及呼吸障礙的病人應考慮行經鼻氣管插管,術后常規(guī)保留氣管插管至二天早上,并根據病人術后狀態(tài)評估決定是否拔管及氣管切開。體位多取側臥位。
三、主要手術步驟
1、中腦及腦橋上部腫瘤:探查與切除腫瘤采取小腦幕上人路者,用顱內壓板沿巖骨嵴、小腦幕將顳、枕葉抬起,進入小腦幕裂孔區(qū),沿途的橋靜脈以電凝切斷。在此區(qū)域可見環(huán)繞中腦走行的小腦上動脈和大腦后動脈分支,還有大腦大靜脈和匯入該靜脈的基底靜脈。中腦背側腫瘤多位于大腦內靜脈、大腦大靜脈和胼胝體壓部的下方,必要時可將胼胝體壓部切開以利顯露。在腫瘤后下方有小腦上蚓部及滑車神經,小腦上動脈位于腫瘤的后上或后下方。腫瘤的外側為基底靜脈、脈絡膜后動脈及大腦后動脈。在分離和顯露腫瘤時,應注意保護上述動、靜脈。切開小腦幕裂孔游離緣,即能較好地暴露位于中腦的腫瘤。膠質瘤多呈灰褐色,突向環(huán)池,血管網織細胞瘤為紫紅色。電凝腫瘤表面的小血管,用針穿刺,如有囊液則將其抽出。在腫瘤較為突出部選一無血管區(qū)切開,進入腫瘤內,小心用活檢鉗取腫瘤組織,并行快速冰凍切片,以明確其性質。于瘤內吸除大部瘤組織或用活檢鉗分塊摘取,小出血點宜用棉片壓迫片刻止血或以雙較電凝弱電流處理。腫瘤向一側生長的部分,可繼續(xù)作瘤內分塊切除。
2、腦橋下部及延髓腫瘤:切開硬腦膜后,觀察小腦半球與蚓部有無膨隆。腦橋與延髓腫瘤如向一側小腦半球生長者,該側半球可明顯膨隆,小腦扁桃體位置可低于對側。探查腦干腫瘤時應結合手術前CT及MRI掃描片,縱向切開小腦蚓部進入四腦室后,從外觀上可見到幾種情況:①腦干背側異常隆起,部分突人四腦室,并伴有色澤的變異??稍谂蚵≥^高處縱向切開,即見腫瘤,只要切除腫瘤的方法恰當、適度,通常不至加重腦干損傷。②在腦F背面的膨起區(qū)局部色澤正常。為顯露腫瘤,需切開薄層正常的腦干組織。③腦干表面無異常,只能根據MRI等影像學資料確定腫瘤的部位。后兩種情況應盡量在腦干內重要結構較為稀疏的面神經三角內作垂直切口,再向腫瘤方向探查。腦橋腫瘤多突出腦干表面,生長到小腦腦橋角,延髓腫瘤亦可向側面突起。采用乳突后切口入路探查腫瘤時,用顱內壓板將小腦半球向中線牽開,即能發(fā)現腫瘤。結節(jié)性腫瘤可沿邊界游離后分塊切除,浸潤性腫瘤可在瘤內吸除其內容。腦干表面切口以不超過1cm為宜。血管網織細胞瘤:先用雙較小功率電凝進入腫瘤的供血動脈和表面血管,然后從腦干面小心分離瘤體,一面止血,面游離腫瘤,直到腫瘤主體與腦干實質脫離,再予以摘除。注意保護小腦下前動脈及小腦下后動脈的主干。
四、術中注意事項
1.剪開硬腦膜后的手術操作,應在手術顯微鏡直視下進行,切除腫瘤組織切勿超過其邊界,以免造成腦干損傷。
2.完全止血,同時應避免傷及鄰近的腦神經和重要血管。
3.對膠質瘤應嚴格于瘤內切除,以免損傷腫瘤周圍的正常腦干組織。血管網織細胞瘤或海綿狀血管瘤則宜盡可能完全地摘除。
4.使用小功率雙較電凝止血,以免因熱效應傳導而傷及腦干。
5.開顱若有乳突氣房開放者,應以骨蠟予以封閉,以防術后出現CSF漏和顱內感染。
6.如CSF循環(huán)不能恢復通暢,需加行腦室分流術。
7.手術操作時不可過多牽拉,以免傷及腦干。

- 所屬欄目:腦瘤
- 如想轉載“腦干腫瘤手術要點解析”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naoliu/1263.html
- 更新時間:2021-11-10 1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