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松果體腫瘤男孩的“重生”之路
發(fā)布時間:2024-02-26 11:52:20 | 閱讀:次| 關鍵詞:兒童松果體腫瘤案例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 [案例]腦內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松果體區(qū)腫瘤是什么?
對于家長來說,孩子的健康總是排在一位的。如果好端端的孩子突然短時間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頭疼、甚至抽搐……那對于父母來說是莫大的打擊。
松果體是人類腦中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大腦的幾何中心點,因其形狀近似松果而得名。人類于半世紀前就發(fā)現(xiàn)了松果體的部分功能,近代醫(yī)學界更發(fā)現(xiàn),它不但能分泌褪黑激素(serotonin derivative melatonin),使人建立起生理時鐘以分別日夜,它亦是調控人體內分泌平衡的重要器官。
松果體區(qū)腫瘤在兒童期的發(fā)病率較成人高2倍以上。腫瘤可致腦積水及顱高壓,使鄰近結構受壓導致雙眼不能上視、耳鳴、聽力減退和造成內分泌紊亂、肥胖、嗜睡等癥狀,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018年,一位尋求巴教授手術的8歲男孩小志就是因此而送醫(yī)的,經核磁檢查發(fā)現(xiàn)罪魁禍首竟然是“大腦松果體區(qū)占位伴有合并幕上梗阻性腦積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松果體區(qū)腫瘤”(Pineal region tumor)以及由此引起的腦組織受壓而產生了諸多癥狀。
那小志然后治療得怎么樣呢?INC巴教授如何成功為小志順利手術?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案例。
01
頭痛、惡心嘔吐
8歲男孩居然得了松果體腫瘤
8歲的小志活潑可愛,是一家人的開心果。然而,命運卻對小志一家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2019年,小志突然因為惡心嘔吐,并且還伴有頭暈。父母趕緊帶小志到當?shù)蒯t(yī)院進行檢查。萬萬沒想帶竟然是由于腦子里松果體區(qū)長了腫瘤,并且腫瘤還導致了幕上梗阻性腦積水。
由于松果體區(qū)處于大腦的重要區(qū),毗鄰重要血管神經,特別是大腦深部靜脈對手術入路起著明顯的阻礙作用,而損傷靜脈往往會導致術后嚴重的并發(fā)癥及術后反應,導致手術失敗。手術往往也考驗手術者的智慧和耐心,是否能使腫瘤的完整切除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術后的生存狀況。在大腦松果體區(qū)進行手術切除,一直以來是國際神經外科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
一家人問遍了國內各地專家,得到的答復多是建議做腦脊液分流加輔助放化療。然而腦脊液分流只能暫時控制孩子腦積水癥狀,造成腦積水原因的“罪魁禍首”——松果體區(qū)腫瘤并沒有得到解決。
想到孩子還那么小,一天不解決這個腦內的隱患,哪怕暫時解決了眼下的癥狀,后面也會發(fā)展出新的癥狀。況且腫瘤可能還會影響小志正常的生長發(fā)育,甚至智力發(fā)育水平。小志父母越想越心焦,決心不管如何,都要找到順利主刀的醫(yī)生為小志摘除腫瘤。
02
“國際之大,
難道國際上也沒有能為孩子動手術的專家嗎?”
在多方搜尋下,他們了解到德國有一位國際公認的腦干顱底腫瘤手術教授——INC巴特朗菲教授,于是通過INC國際神經外科醫(yī)生集團聯(lián)系上了巴教授,詢問教授能否為小志進行手術。
巴教授了解到小志的情況后表示,孩子目前已經有手術指征,自己可以為孩子進行全切腫瘤手術。
小志的家人帶其前往巴特朗菲教授所在的德國漢諾威國際神經學研究所(INI)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過程中,患者俯臥位,后正中頭皮切口,取幕下小腦上入路結合幕上枕下乙狀竇旁經小腦幕入路,腫瘤得以全切除,且盡力減少了組織的損傷,對預防后期腫瘤的復發(fā)起到了較大作用。
術后一天小志依然保持清醒狀態(tài),在術后ICU觀察兩天之后情況良好,無明顯并發(fā)癥并且順利出院。小志之前的各種癥狀全都消失,恢復了正常機體功能,近期復查時腫瘤也并無增長。
03
巴教授為何能為小志順利全切松果體區(qū)腫瘤
小志的松果體區(qū)腫瘤是如何做到全切的?作為神經外科領域較為擅長腦干、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胼胝體、脊髓、松果體等復雜位置腫瘤手術切除的專家,德國巴特朗菲教授以其高超的手術技術和30多年的臨床經驗而備受患者推崇。針對松果體腫瘤,他在其《Avoidance of postoperative acute cerebellar swelling after pineal tumor surgery》論文中總結了他順利全切松果體腫瘤并很好地避免術后小腦腫脹的經驗。
1手術指征:
簡而言之,嚴格明確松果體區(qū)腫瘤的手術指征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術程序,某些低級別神經膠質瘤可能不需要立即手術,是當他們還很小且并無增長跡象的時候。
2神經放射成像:
在患者術前神經影像中提取相關信息是松果體區(qū)域成功手術的幾個關鍵因素之一。常規(guī)MR圖像可提供腫瘤的大小、程度和血管形成的信息,較重要的還包括有關中腦、丘腦和小腦受壓程度的有用信息。
3手術方式的選擇
在巴特朗菲教授的大多數(shù)松果體腫瘤病例中,他多選擇小腦上幕下入路(supracerebellar infratentorial approach),該方法是通往松果體區(qū)域較常見的入路。為了避免小腦蚓部向下的過度收縮,他在一側或兩側使用了小腦旁側手術通路。在一些松果體腫瘤中,還使用了小腦上幕下和枕下經幕入路的組合方法,通過兩種不同的軌跡到達腫瘤。有時,他選擇了經四腦室的幕下入路和經髓帆的聯(lián)合入路,但僅限于病變尾部延伸的腫瘤。
4術中血管、神經保護操作技巧
即使在幼兒的深部松果體區(qū)域內手術時,都需要使用很長的顯微外科手術器械(雙較和腫瘤鉗,微剪刀,吸管,剝離器等)。由于手術顯微鏡主要聚焦在松果體區(qū)域,因此在切除腫瘤過程中,小腦淺靜脈未聚焦。為了避免損壞這些靜脈,在將手術器械插入深部手術區(qū)域時,他注意將顯微鏡短暫聚焦在這些靜脈上,不斷使用口控顯微鏡可以簡化這種操作,該開關允許用兩只手將器械固定在手術區(qū)域內時移動顯微鏡。
【圖3a和b,a圖表示術中小腦表面穿過天幕的大口徑橋靜脈,b圖表示一塊U形的凝膠泡沫用于加強天幕入口處的靜脈壁(b)。隨后,這個區(qū)域被纖維蛋白膠覆蓋】
松果體區(qū)腫瘤病理類型多樣,治療方式各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原則依舊是盡可能地減小腫瘤面積,控制其生長,從而盡可能獲得長期生存。選擇技術過硬和臨床經驗豐富的神經外科專家獲取更科學、合適的治療策略,將使治療效果事半功倍,這包括適合患者的手術入路、體位,確認好相關的術中注意事項,盡可能地在避免各類手術并發(fā)癥的前提下全切腫瘤。

- 所屬欄目:松果體腫瘤
- 如想轉載“8歲松果體腫瘤男孩的“重生”之路”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址:http://www.zb7199.com/songguotiliu/3835.html
- 更新時間:2024-12-23 17: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