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巴教授手術“超感之手”,觸一觸就知腫瘤在哪?
發(fā)布時間:2025-05-02 22:29:22 | 閱讀:次| 關鍵詞:INC巴教授手術“超感之手”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 [案例]腦內(nèi)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倫?賴特曾說:“一個高明的外科醫(yī)生應有一雙鷹的眼睛,一顆獅子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對于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而言,這雙手承載著特殊的使命。術后患者燦爛的笑容,便是對醫(yī)生這雙手最好的稱贊。
在神經(jīng)外科領域,0.5秒對于某些醫(yī)生來說意義非凡。在這極短的時間內(nèi),他們能在搏動的動脈上完成完美剝離,用鋒利的剪刀輕觸,分離血管和蛛網(wǎng)膜,精準操作,確保動脈不受損傷。這不僅依靠精湛的手部“功夫”,更是一種近乎本能的“感知力”。就像手持尖端不足0.5mm的手術器械,在看不見的脊髓深處,憑借觸碰就能分辨出腫瘤與神經(jīng)的微妙界限,這種能力令人驚嘆。
33歲的鄭女士,被診斷出患有延髓—T1巨大室管膜瘤。該腫瘤起源于腦干下部,累及延髓和顱頸交界區(qū),向下延伸至整個頸部脊髓直至第一胸椎水平,病變累及范圍近150mm。
如此位置的手術風險極高,稍有不慎,鄭女士就可能面臨癱瘓、呼吸心跳暫停、昏迷甚至成為植物人的嚴重后果。帶著這樣的擔憂,鄭女士找到了擁有40年神經(jīng)外科經(jīng)驗、深耕“生命禁區(qū)”30余年的巴特朗菲教授。巴教授不僅在腦干手術方面造詣深厚,對疑難的脊髓髓內(nèi)腫瘤手術也同樣擅長。早年,在開展腦干手術前,他就進行了大量脊髓髓內(nèi)手術,習慣在高倍鏡下對柔軟的脊髓進行精細顯微操作,還是神經(jīng)外科半椎板切除術的提出者。
為了保護鄭女士的正常神經(jīng)功能并切除腫瘤,僅延髓、脊髓部位的腫瘤剝離就耗費了4個小時。這場手術持續(xù)了12個半小時,巴教授全程站立,所有參與手術的醫(yī)護人員也都全力以赴,連續(xù)奮戰(zhàn),期間未吃飯、未休息。
巴特朗菲教授有著獨特的手術哲學理念:心是道,涵蓋精神、意志、勇氣、共情;技是技術、技巧;體是身體,代表體力。優(yōu)秀的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需要“心、技、體”合一。
鄭女士的病史摘要
2016年,33歲的鄭女士因晨起頸部疼痛和右上肢無力進行核磁檢查,結果提示頸椎椎管占位性病變,可能是室管膜瘤。但由于醫(yī)生考慮手術風險過大,擔心會導致癱瘓,所以未進行進一步治療。2019年,鄭女士懷孕,即便孕后期出現(xiàn)下肢輕微麻木,為了胎兒健康,她也未接受任何治療。到了2022年,鄭女士癥狀加重,右臂無力伴手麻,左臂溫度感覺異常,右腿無力,左腿麻木。2022年8月復查核磁,顯示頸椎椎管內(nèi)占位病變,仍考慮室管膜瘤,且病變范圍比2017年明顯增大。為了恢復健康,陪伴孩子成長,鄭女士決定尋求國際神外大咖的幫助。
INC巴教授手術紀實
手術難點
脊髓的重要性及腫瘤的影響:脊髓如同身體里的“超高速光纖”,從大腦延伸至腰部,每秒都在傳輸著運動、感覺、呼吸、心跳等指令。延髓相當于“總閘”,掌控呼吸、心跳、吞咽等基本生命活動;頸髓到胸髓控制著手臂、手指、胸腹肌肉的活動。而鄭女士的腫瘤就像一條15cm長的“異物”,從延髓一直延伸到T1,嚴重影響脊髓功能。
手術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在延髓上動刀,風險極大,如同在“心臟起搏器”上拆炸彈,稍有手抖就可能影響呼吸心跳。術中需借助神經(jīng)電生理監(jiān)測,實時監(jiān)聽神經(jīng)信號,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報警。腫瘤與脊髓粘連緊密,就像“口香糖粘在頭發(fā)絲上”,不能強行分離,只能使用超聲刀、激光等精細工具,小心翼翼地進行剝離。切除腫瘤后,還需處理腦脊液循環(huán)問題。脊髓浸泡在腦脊液中,若出現(xiàn)腦脊液漏,需像“水管工”一樣,仔細縫補硬腦膜及硬脊膜,防止出現(xiàn)頭痛、感染等情況。
術后挑戰(zhàn):即便手術成功,脊髓也可能因水腫、缺血等出現(xiàn)“待機狀態(tài)”。術后短期內(nèi),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長期來看,還需進行康復訓練,重新激活神經(jīng)通路,恢復手指麻木、力量變?nèi)醯劝Y狀,這一過程可能需要3-6個月。
手術方案
采用后正中入路進行延髓-T1占位切除術。
運用電生理監(jiān)測(MEP+SEP),實時監(jiān)測神經(jīng)功能。
術中按照急性脊髓損傷甲潑尼龍激素沖擊治療方案進行操作。
對棘突、椎板、韌帶(脊柱后柱)復合體進行回植,并使用微型重建鈦板進行內(nèi)固定。
手術紀實
手術在蘇州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蘇州市獨墅湖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手術室進行,由巴教授主刀。術中,先沿后正中電凝表面血管,隨后切開表面正常延髓及上段頸髓組織,并用proline縫線將蛛網(wǎng)膜臨時懸吊至硬脊膜。腫瘤組織呈灰褐色,血供不豐富,與周邊正常組織邊界相對清晰。手術過程中,使用剪刀、雙極、薄層帶棉鈍性分離腫瘤與延髓、上段頸髓的邊界,同時借助CUSA輔助切除腫瘤。延髓段腫瘤體積巨大,醫(yī)生們耐心地進行分離并分塊切除,切除后顯露其腹側面延髓組織。接著,以相同方式沿后正中切開中下段頸髓,顯露并切除腫瘤。在上段頸髓與中下段頸髓交界處,腫瘤血供豐富,與周圍正常組織邊界不清,此處可能是室管膜瘤的起源處。在電生理嚴密監(jiān)測下,醫(yī)生成功切除該部位腫瘤,隨后用同樣方法切除胸段髓內(nèi)腫瘤。手術最后,用proline縫線間斷縫合蛛網(wǎng)膜,封閉瘤腔,水密縫合硬腦膜及硬脊膜,在硬膜表面鋪蓋速即棉后再用生物膠水覆蓋,防止腦脊液漏。并將棘突、椎板、韌帶(脊柱后柱)復合體使用微型鈦板回植,復位后顱窩骨瓣。
沿后正中電凝表面血管后切開表面正常延髓及上段頸髓組織,使用proline縫線把蛛網(wǎng)膜臨時懸吊至硬脊膜;腫瘤組織呈灰褐色,血供欠豐富,與周邊正常組織邊界尚清晰
使用剪刀、雙極、薄層帶棉鈍性分離腫瘤與延髓,上段頸髓邊界,同時CUSA輔助下切除腫瘤。
延髓段腫瘤巨大,耐心分離+分塊切除
延髓段腫瘤切除后顯露其腹側面延髓組織
相同方式沿后正中切開中下段頸髓,顯露腫瘤
鈍性分離+分塊切除腫瘤
上段頸髓與中下段頸髓交界處腫瘤血供豐富,與周圍正常組織邊界不清,可能是此患者室管膜瘤起源處
在電生理嚴密監(jiān)測下切除該處腫瘤,中下段頸髓腫瘤切除。相同方法切除胸段髓內(nèi)腫瘤
用proline縫線間斷縫合蛛網(wǎng)膜,封閉瘤腔,水密縫合硬腦膜及硬脊膜
水密縫合硬膜
硬膜表面鋪蓋速即棉后生物膠水再次覆蓋,防止腦脊液漏
棘突、椎板、韌帶(脊柱后柱)復合體使用微型鈦板回植,后顱窩骨瓣復位
術前術后MRI對比
頭頸CT(三維重建)
預后
術后病理顯示,鄭女士所患為室管膜瘤WHO2級。根據(jù)NCCN(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癌癥指南,對于脊髓的室管膜瘤患者,推薦最大范圍安全切除。完成完整切除的2級脊髓室管膜瘤,可以選擇觀察;WHO3級脊髓室管膜瘤或未完整切除的2級脊髓室管膜瘤,推薦標準放療;若證實疾病已播散,則推薦全腦全脊髓放療。手術切除是治療疑似脊髓室管膜瘤的金標準,目的是獲取腫瘤的組織分子特征,實現(xiàn)完全切除,同時盡可能保持或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tài)。實際上,在兒童和成人脊髓室管膜瘤中,腫瘤分級和切除范圍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獨立因素。

- 所屬欄目:脊髓腫瘤
- 如想轉載“INC巴教授手術“超感之手”,觸一觸就知腫瘤在哪?”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wǎng)址:http://www.zb7199.com/huanzhegushi/jisuizhongliu/5406.html
- 更新時間:2025-05-02 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