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mm腦干腫瘤:活檢還是直接切除?一個7歲患兒母親的選擇是…
發(fā)布時間:2025-03-31 17:01:49 | 閱讀:次| 關鍵詞:巴教授為7歲兒童18mm腦干腫瘤手術治療
- [案例]巴特朗菲教授遠程咨詢,帶來哪些啟發(fā)?
- [案例]腦內(nèi)血流搭上“直通車”該怎么辦?Lawton教授7步拿下胼胝
- [案例]壓迫垂體的侵襲性顱咽管瘤,國際神外大咖一次手術如何
- [案例]良性垂體瘤導致失明,術后一年竟復發(fā)!該再次手術嗎?
- [案例]這種腦瘤竟讓8歲男孩“穿越時空”,20天快速長高是福是
- [案例]腦中的迷宮:解密腦動靜脈畸形
7歲男孩腦瘤抗擊之路
"醫(yī)生,單看影像能確定腫瘤性質(zhì)嗎?需要先做活檢嗎?"7歲的東東被查出腦干18mm病變時,他的父母面臨著許多患兒家長都會問的問題。這個掌控呼吸心跳的"生命禁區(qū)"稍有差池就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而醫(yī)生"考慮低級別膠質(zhì)瘤,建議復查"的評估,更讓一家人陷入兩難——等,可能延誤治療;做,又怕風險太大。
與其他家長執(zhí)著于明確病理不同,東東母親在咨詢國際腦干專家巴教授后豁然開朗:手術不僅可以能提供清晰可靠的診斷,還能根據(jù)術中病變的表現(xiàn),可能會顯著減少病變體積。"既然最終都要手術,為何要讓孩子多挨一刀活檢?"沒想到,這一次的果斷和勇敢,她為自己的孩子成功謀得一條生路!手術取得驚人的成功——腫瘤順利切除,孩子甚至沒進ICU,術后無任何新發(fā)神經(jīng)損傷!"孩子現(xiàn)在完全看不出來生過病,和正常小朋友一模一樣,就像做了個‘小手術’"母親激動地說。
▼術后第2天查房,恢復良好的東東
"只要能在自己范圍內(nèi)找到有能力的醫(yī)生,他有信心能做好這個手術就行了,我就應該去做。"東東母親現(xiàn)在總會這樣鼓勵其他病友。在這個醫(yī)學昌明的時代,有時候最大的風險不是手術本身,而是在猶豫不決中錯失的最佳治療時機。東東重獲新生的經(jīng)歷,正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堅持,就是走好一步、一步、又一步。東東一家的經(jīng)歷,又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fā)?
一、影像無法100%確定病種,是不是要先活檢?
2024年11月底,東東因感冒查出“中腦背側異常信號,懷疑膠質(zhì)瘤”。 為了確診,12月初一家人匆匆趕往北京。進一步的檢查讓那個模糊的“敵人”更加清晰——中腦頂蓋處一個18mm的病變,但結果仍不明朗,疑似低級別膠質(zhì)瘤,醫(yī)生建議先觀察,定期復查,可“膠質(zhì)瘤”三個字猶如晴天霹靂。
"能確定是膠質(zhì)瘤嗎?"面對東東父母的疑問,醫(yī)生坦言:僅憑MRI難以百分百確診。雖然多數(shù)腫瘤可以根據(jù)MRI判斷良惡性,但手術后取得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才是診斷腫瘤級別的“金標準”。臨床中常根據(jù)顱腦磁共振初步診斷,可以反映病變的位置、形態(tài)、生長特點及與關鍵神經(jīng)組織的關系。
可以先活檢嗎?雖然活檢的診斷準確率高于影像學診斷,但是立體立項活檢的缺點就是取得病理組織有限,非開顱手術那樣可以取出大塊腫瘤組織,且有時也受限于深部組織定位的準確性,病理切片制作過程選材有限,尤其對于一些復查的病理診斷,活檢病理結果容易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結果。
獲取足夠的材料的唯一方法是進行開放性手術,不僅可以取得更多的病變組織,還可以切除腫瘤,解除腫瘤壓迫效應,為后續(xù)可能的放化療、良好預后奠定最關鍵的基礎。
二、“想辦法找到實力、經(jīng)驗更強的醫(yī)生”
腦干雖僅拇指大小,卻掌控著生命核心功能,長期以來被稱為腦部手術的“禁區(qū)”、“無人區(qū)”。中腦頂蓋毗鄰多個重要腦組織,包括中腦導水管、松果體、小腦、丘腦等。腫瘤生長壓迫腦組織或手術術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眼球運動障礙、斜視、復視,聽力下降、走路不穩(wěn)等嚴重后果……
但若是低級別腫瘤,積極手術切除反而能帶來良好預后。因為孩子的成長之路還很長,但如果一直保守觀察,相當于為腫瘤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進一步可能損傷到神經(jīng)。
首次手術更可謂是“性命攸關”,好的手術不僅可以挽救、延長患者的生命,更關系到患者康復后的生活質(zhì)量。尤其是像東東這種位置復雜難于手術時,主刀的技術能力尤為重要。
不能等!東東父母在多處詢問后,最后將目光聚集到國際腦干大咖巴特朗菲教授。
后來東東一家才意識到,他們正確的治療思路、巴教授的專業(yè),高效的溝通,共同的努力為孩子治療爭取了最佳時間和空間。
三、抓住首次治療的“黃金時機”,手術很重要
從遠程咨詢巴教授到選擇示范手術,東東父母一直冷靜果斷地做出每一次選擇。他們相信只要走好當下的每一步,才能獲得更大的生存希望!
但是病友群的一些說法,讓他們糾結。“早手術會刺激膠質(zhì)瘤生長”……但事實如此嗎,巴教授又會如何回復?
當?shù)图墑e膠質(zhì)瘤較小時,或癥狀輕微時,究竟是盡早還是延遲手術,確實存在爭議,爭議的真正歸因主要還是在于手術效果和手術并發(fā)癥的平衡。但至今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表明盡早手術會刺激腫瘤生長。巴教授也表示:“我不認為手術會刺激膠質(zhì)瘤的生長。這與我在數(shù)百名患者中的經(jīng)驗不符。”
此外,教授也明確表示,僅憑MRI幾乎無法完全確定病變的性質(zhì)。原則上,應當進行手術以明確診斷。如果由我來進行手術,則不會出現(xiàn)呼吸問題、運動功能障礙或昏迷的情況,會在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去切除腫瘤,這個小孩未來的路太長了。
▼與巴教授面對面:“盡快,不要過久等待”
“我們和教授想到一起了,一定是在安全的基礎上再去切。這就是我們唯一的訴求。”經(jīng)過考慮,東東父母還是決定做這臺手術,把孩子交給巴教授他們放心。他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腦瘤慢慢侵蝕了天真活潑的兒子。這對現(xiàn)在的他們來說,這就是好消息,必須牢牢抓住這個的機會。
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這場手術由巴教授主刀,國內(nèi)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團隊配合。在術中導航、術中神經(jīng)電生理監(jiān)測的護航下,巴教授在不損傷神經(jīng)功能的情況下順利切除腫瘤,無新發(fā)功能缺損。
四、“腦瘤不是‘不治之癥’,良性腫瘤可以長期生存”
一說到腦袋里長了腫瘤,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是恐懼,很多患者甚至抱著得了“不治之癥”的心理去就醫(yī)。事實上,腦部腫瘤并非都是“絕癥”。大多數(shù)1級腦腫瘤是積極治療可以達到良好預后,而東東術后活檢結果令人慶幸:低級別神經(jīng)上皮腫瘤。成功的手術加上低級別腫瘤的病理結果,意味著他將獲得良好的預后生存期。
東東的活檢結果
五、后記:明確治療思路,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機會
“看著可愛的寶貝,想著他們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最大的治療機會和滿滿的愛。即使再可怕的病魔,我們都希望用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尋求眼下最好的治療!”
每一個患兒與腦瘤抗爭的背后,都是家長將自己的知識、選擇、堅持發(fā)揮到頂點的過程。他們也渴望出現(xiàn)奇跡,然而奇跡不是一步造就的,而是在每一個微小的當下都不放棄希望,當一點希望被點亮,小小的火苗也會在日后重新迸發(fā)出更大的能量,而INC和巴教授所做的一切也是點亮當下的希望,給孩子爭取更好更光明的未來。

- 所屬欄目:膠質(zhì)瘤
- 如想轉載“18mm腦干腫瘤:活檢還是直接切除?一個7歲患兒母親的選擇是…”請務必注明來源和鏈接。
- 網(wǎng)址:http://www.zb7199.com/huanzhegushi/jiaozhiliu/5204.html
- 更新時間:2025-03-31 16: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