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親愛的翻譯官》中的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該怎么辦?
早在2016年讓眾多觀眾沉迷的國產劇《親愛的翻譯官》中,影星楊冪所扮演的喬菲在后續(xù)的劇情里剃光了秀發(fā),穿上了病號服的樣子在當時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并加上劇情中介紹到喬菲患有的是一種少見的顱內疾病,所以網友們更是猜測到喬菲很有可能遺傳了她的母親患有的腦海綿狀血管瘤。其實這個猜測并不是沒有醫(yī)學依據的,例如顱內會發(fā)生的腦干海綿狀血管瘤,雖然遺傳產生的幾率不高,但是經過醫(yī)學研究證實,并且以大部分的人是天生存在的這一情況為基礎,可以說明腦海綿狀血管瘤是具有的遺傳因素的。
若患有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該怎么辦?
· 謹防出血
出血是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明顯的表現之一,也是危害和后果較為嚴重的癥狀之一,若發(fā)現已經患有腦干海綿狀血管瘤要警惕出血的發(fā)生,因為每一次出血的發(fā)生都會對腦部組織產生損傷。以往有醫(yī)學研究人員對于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出血率做過深入的研究,總的來說,專家在2年的累積觀測期內對355例患者共進行了199次MR成像檢查,1558次顯示患者有明顯的腦干海綿狀血管瘤。全部355例腦干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的平均出血率為4.5%/年。結節(jié)大小的腦干海綿狀血管瘤(不可見或幾乎不可見的大小),平均年出血率為1.3%,平均無出血間隔37.8個月。

其他研究人員通過比較有出血和無出血的腦干海綿狀血管瘤來計算的出血率中,確定了先前出血是產生繼發(fā)性出血的重要危險因素。根據這些研究,出血率從初期的0%-6%和到繼發(fā)性的4.5%-60%不等,這取決于出血的次數和嚴重程度,可想而知,有一部分情況下繼發(fā)性出血率既然可達60%。

參文獻:http://www.ajnr.org/content/36/11/2177
· 手術
看過《親愛的翻譯官》的觀眾都熟悉劇中的喬菲陪伴母親做完了手術,并且劇情也介紹了喬菲母親所患有的海綿狀血管瘤被成功的切除了。從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到腦干海綿狀血管瘤還是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的,并且有良好的預后效果?,F實生活中也,顯微手術技術不斷的發(fā)展,為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切除帶來了更多的性優(yōu)勢。
所以當你發(fā)現自己患有腦干海綿狀血管瘤時不必過度緊張,首先要保持治療心態(tài),同時要尋找可靠且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yī)生進行評估和介入治療。德國漢諾威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神經外科教授巴特朗菲,與Joachim Gilsbach國際神經外科專家等共同研究了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對于顱內深部海綿狀血管瘤的作用。本研究(Microsurgery of deep-seated cavernous angiomas: Report of 26 cases)分析了1983年8月至1989年12月間連續(xù)73例不同部位有癥狀性海綿狀血管瘤的手術病例。在其中的11例中,完全切除海綿狀瘤而沒有產生額外的神經功能缺損。術后神經功能延遲恢復為7例。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德國的顯微手術技術已經達到了能夠完全切除顱內各類海綿狀血管瘤的地步。如今科學水平的發(fā)展迅速,顯微手術可采用更為高清晰的圖像顯像系統,對腦干這種高復雜性的結構一覽無余,可想而知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切除率可以達到更為理想的水平。同為巴特朗菲教授的另一項顯微手術報告中也表示過,目前的腦干海綿狀血管瘤是可以合適切除90%以上,并且初次手術對于后續(xù)的復發(fā)有嚴重的影響。所以為了取得滿意的手術效果,需特別注意手術入路、仔細解剖和完全切除腦干海綿狀血管瘤。
· 對應復發(fā)
大多數腦干海綿狀血管瘤患者會表現為頭痛、癲癇或腦出血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對于那些已經部分切除的患者出血復發(fā),或者對于那些拒絕手術并有進展性癥狀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放射外科治療。
在1985年以后的文獻中,成功的顯微外科切除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報道越來越多,這與當時磁共振成像(MRI)的引入相一致。MRI的應用使有癥狀和無癥狀的海綿狀血管瘤的識別度增加。在1995年,研究學者報道了47例因復發(fā)形成高危海綿狀血管瘤而接受放射外科治療的患者,其出血率降低,這些患者之前曾多次出現出血癥狀。在該報告中,放射治療前患者32%的年出血率在放射治療后的前兩年下降到8.8%,然后在放射治療后的兩到六年內下降到1.1%,復發(fā)率明顯的降低。

顯微手術是腦干海綿狀血管瘤治療的優(yōu)選,預后效果影響復發(fā)率;對主刀醫(yī)生和醫(yī)院的選擇是患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上文我們有介紹到德國的神經外科專家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實現了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全切。到目前為止,不只是醫(yī)療設備在不斷的完善和進步,德國的醫(yī)生團隊也是比很多后續(xù)才發(fā)展神經外科手術的國家積攢了更為豐富的經驗,其中不乏當時正是參與了顯微手術全切腦干海綿狀血管瘤的巴朗特菲教授。

巴教授從得到神經外科認證資格開始沒有停止過研究分析,到目前為止累計了進30年的臨床經驗,不只是能對應腦干海綿狀血管瘤。例如對于被稱為“手術禁區(qū)”的膠質瘤,巴朗特菲教授能通過顯微手術技術,合適的對腫瘤病灶進行切除,較大水平上好轉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我國被建議進行保守治療,認為沒有手術可能性的9歲小患者童童正是在巴朗特菲教授的治療下能達到了完整切除,并且不需要進行放化療。
手術結果正如巴朗特菲教授所說的那樣在切除了腫瘤的同時保護了童童的正常神經功能不受損。,目前的研究表明例如童童這種一級膠質瘤的20年總體生存率87%±0.8%。
當然,巴朗特菲教授的治療領域涉及到的范圍廣至各類腦血管疾病和顱內、脊髓腫瘤的治療,并且能保障高恢復率和高切除率,就像士兵不打無勝的仗一樣,巴朗特菲教授都是經過嚴格的診斷之后為有治療希望的患者帶來更多的機會的。6月24-30日,我國的各類疑難腫瘤患者也有了能夠在國內接受巴教授的主刀手術治療的機會,在此期間,巴教授將受到INC國際神經外科醫(yī)生集團的邀請,也作為INC的一員,在國內為患者提供國際前沿的治療技術服務。并且在6月30日,可為5為國內患者提供面對面現場咨詢。
腫瘤就像是在和生命的時間賽跑,一次猶豫可能就會讓你錯過一次戰(zhàn)勝疾病的機會。同樣腫瘤的切除率也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巴朗特菲教授來國內治療對患者來說不只是節(jié)省了出國的時間和費用,也是為自己生命的延續(xù)帶來了心的希望和保障。名額有限,咨詢和咨詢可撥打:4000-290-925。點擊/xueshuhuodong/028.html查看詳情和網絡報名方式。
|